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经济印度

莫迪能否推动印度经济改革?

Srinivas Mazumdaru
2024年6月9日

印度总理莫迪不出意外将开启其第三个任期。然而由于在议席上仅获得微弱多数,新一届莫迪政府在推行重大经济改革时可能面临更多困难。

https://p.dw.com/p/4gmgL
(图为印度总理莫迪)虽然未获得压倒性胜利,但莫迪不出意外将开启其第三个任期
(图为印度总理莫迪)虽然未获得压倒性胜利,但莫迪不出意外将开启其第三个任期图像来源: Hindustan Times/IMAGO

(德国之声中文网)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在大选中获胜。今年的印度大选于4月19日至6月1日举行,历时六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选举。
然而,由莫迪领导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JP)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在议会中仅获得微弱多数。全国民主联盟在印度人民院(Lok Sabha议会下院)543个席位中获得290席,与此前预测的压倒性胜利相去甚远。  
与前两届政府不同的是,印度人民党在此次大选中并未获得绝对多数,这意味着该党将需要依靠联盟伙伴才能继续执政。

印度寻求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企业和投资者希望新一届莫迪政府能够让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由于需求强劲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支出,在3月份同比增长超过8%,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国家。

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难题

尽管面临诸如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人们对经济总体发展前景仍保持乐观。据估计印度有65%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因而青年高失业率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为推动经济增长并为每年涌入劳动力市场的数百万人创造就业机会,莫迪政府希望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

在过去的五年里,新德里吸引了包括苹果在内的外国科技巨头在印度建厂。这得益于在中西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大背景下,众多跨国企业为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开始将其供应链迁移至其他国家,以实现多元化。
“印度被视为‘中国+1’战略下理想的生产和供应链基地候选国是不无道理的,”来自班加罗尔塔克沙希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的研究员阿米特·库马尔(Amit Kumar)表示。“中国+1”战略指的是外国公司继续在中国保持业务的同时,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建立产能,以减少对单一国家供应链的依赖。

在这方面印度面临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整个东盟国家的竞争。此外,墨西哥也是竞争对手之一。但库马尔对德国之声表示,相比于这些国家,印度被认为是一个更安全、更有保障的选择。这也与印度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密切相关。

(图片为四名在电脑前工作的男子)印度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且会说英语的劳动人口
(图片为四名在电脑前工作的男子)印度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且会说英语的劳动人口图像来源: Thomas Imo/photothek/picture alliance

更多外国投资

在过去十年里,莫迪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公路、铁路和港口。此外,印度也努力吸引外国投资,并推动如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

 “印度作为美国、欧盟、亚洲和中东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心,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国际经济学家、《亚洲大趋势》(Asian Megatrends)一书的作者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告诉德国之声:“这要归功于印度的民主制度,以及它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之一。”

印度对外国跨国公司吸引力的日益增强使得过去十年里,外国直接投资翻了一番,2014年至2023年间,印度外国直接投资累计增长至6000亿美元(5520亿欧元)左右,” 比斯瓦斯表示。

来自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新兴市场副首席经济学家施兰·沙阿(Shilan Shah)在一份最近发表的报告中表示,印度在提高其高端电子产品全球出口份额方面取得了进展。
“但印度在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领域未能获得额外的市场份额。” 沙阿进一步指出,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企业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使得印度企业更难与之竞争,”他补充道,这凸显了下一届莫迪政府需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的紧迫性。

劳动力廉价 但官僚主义严重

印度拥有大量劳动力资源,制造业工资普遍低于中国。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经济与商务教授普拉文·克里希纳(Pravin Krishna)向德国之声表示,这些优势±»生产力、物流和商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抵消,而这些问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讽刺的是,印度未能吸引到那些能够利用其丰富劳动力并促进制造业领域就业岗位增长的投资。尽管中国似乎在退出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和服装业,但印度却未能从中受益,” 克里希纳教授说道。

中国经济和中印关系专家、塔克沙希拉研究所研究员库马尔表示,与中国或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在印度创业的手续“仍然相当繁琐”。他指出,各种涉及土地、劳动力、水电等方面的官僚审批程序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当政府参与重点项目时,审批的速度会很快,但那只是特例。并非所有希望在印度投资的外国企业都能获得所需的政策或政府支持,”库马尔说道。

(图为走上街头的抗议人群)2022年底,人们走上街头抗议失业 – 虽然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但仍找不到工作
(图为走上街头的抗议人群)2022年底,人们走上街头抗议失业 – 虽然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但仍找不到工作图像来源: Satyajit Shaw/DW

经济改革或难以推行

人们曾寄希望于莫迪能在其第三个任期内推行对企业友好的改革。但由于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自身未能获得多数席位,推行此类改革将不得不依赖于其他政党的支持。

虽然莫迪政府希望吸引外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并将印度打造成制造业大国,但库马尔强调,同时也存在一种经济上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趋势。印度国内利益集团为反对开放政策而进行的游说也令这种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

“印度很大一部分国内企业完全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库马尔补充道,“而以保护主义政策对其进行支持将付出高昂代价,且无法保证其能发展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有专家认为,印度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质量,以提升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比斯瓦斯认为,新德里还应通过推动工业自动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产流程中的整合来加快数字化转型。

“在融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方面,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该国不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两个区域贸易集团的成员,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比斯瓦斯强调道。

RCEP是东盟十国与亚太五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经济体系。CPTPP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秘鲁、新西兰、新加坡和越南之间的贸易协定。
因此,比斯瓦斯认为,印度政府应该加快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就自由贸易协定进行双边谈判,以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