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聚焦十六大:资本家风头健,下岗工生计难

2002年11月12日

虽然私营企业家入党和作为代表参加十六大是国内外媒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但是透过江泽民讲话的字里行间,人们不难发现,令中共领导层深感头痛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私营企业和国有经济之间的平衡。

https://p.dw.com/p/2pTd
资本家爬上来,下岗工走下去图像来源: AP

德广联驻京记者发来的报导说,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中国共产党来说缺一不可。但国有企业越来越难以维持,失业工人不断增加。

报道根据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上周日公布的数字得出了明确的信息:过去4年中,私有企业翻了20倍以上,达到目前的230万家。国营企业的数字则持续下降,只剩下45000家。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失业人口在同期内大幅上升。单在过去3年,就有2500万以上的工人被解雇。

报道中写道,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大约20年之后,共产党和政府仍然视自己的核心任务为有效地改革国有企业,避免造成大规模失业。中国石化总公司总裁李意宗在16大召开期间承认,改革进入了一个危急关头。他说:

“随着改革的深化,几十年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逐渐突现出来,比如说体制还不适应。我们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资本结构还不尽合理,臃员过多,劳动生产率低,社会负担重,等等。这都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们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我们入世以后,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的竞争。我感到这些问题躲不开,绕不过。”

这位石化总公司的总裁对他提到的这些问题有切身的感触。在过去5年里,他不得不解雇了26万名工人,以使他领导的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他说:

“由于改革涉及到权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到千百万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风险和压力。必须承受巨大的风险,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国企改革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国有企业总体是稳定的,但是由于上述原因,还潜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要首先坚定信心,百折不挠,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但同时要有一个长期改革的思想准备。”

该报道介绍道,政府整顿国有企业的一项尝试是将这些企业推上股市。大多数私有企业则得不到这种筹集资金的可能,尽管它们的经济前景一般来说远远好于国有企业。在上市的大约1200家企业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私人所有。这种状况现在将得到改变。

报道注意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上周五在十六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将减少私有企业获得国内、外资金的障碍,更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应当继续得到优惠,因为它们对数百万工人的命运承担责任,必须为这些工人负担养老金、医疗和社会保险。

报道最后说,目前一切迹象表明,中国领导层还不愿意给私营企业过多的自由。共产党一方面希望利用私人企业家给中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活力,但又不准备给予他们所有的权利。而且国有企业的关键部门仍然掌握在中共领导干部的手中,他们在这次党代会上必将全力以赴,保住自己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