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看不透的“和谐”世界

2006年6月16日

星期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一次纪念该组织成立十周年的会议。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口号是建立“和谐世界”。这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正是中国政府宣传这一政策的好机会:

https://p.dw.com/p/8dGp
图像来源: AP

“这个方案的内容现在还看不透,它来自中国的国内政策。党的首脑胡锦涛号召在国内建立‘和谐社会’,他指的首先是执行新的社会政策,以缓和因新产生的贫富不均而形成的社会紧张局势、防止动荡。外交政策上的‘和谐’是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文明的多样化,其中包含着拒绝有关人权的普遍原则。所以,这一外交政策方案完全含有进攻性的弦外音。中国要求建立的‘和谐世界’可以理解成美国优势地位的对立面。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拒绝接受西方价值观,欧洲也受到了挑战。

而那些与超级大国发生冲突的国家会喜欢这一方案。从朝鲜到苏丹、从哈萨克斯坦到缅甸,这些国家都对‘和谐世界’这一‘柔性’方案感兴趣,特别它来自一个新兴的大国,一个自称只想‘和平崛起’的国家。中国以一个在人权问题上不指责别国的形象出现,与超级大国完全相反,它把‘不干涉别国内政’奉为信条。

和谐的外衣覆盖了所有的分歧,留下的空间是经济关系和互相接近。中国‘和谐世界’的另一个吸引人之处是,它提供了分享中国经济兴旺的前景。对在经济上早已一蹶不振的俄罗斯,作为‘柔性’大国的中国也更为重要了。”

中国想把这次上海峰会开成一个“和谐的会议”,但是伊朗总统阿赫马迪内贾德出席会议,带来了一连贯的麻烦:

“中国外交的恶梦是这个好斗的伊朗人会把上海峰会变成发起进攻的论坛。所以北京外交部谨慎地表示,伊朗总统说的话只是他个人的意见。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只具有观察员身份的伊朗很想成为正式成员,这也是中国的一大问题。俄罗斯支持这一愿望,美国反对,中国不想挑战华盛顿,所以一拖再拖,难以做出决定。北京外交官提出的表面理由是:现在还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来确定吸收新成员国的标准。

上海合作组织还没有对伊朗问题表明立场,北京外交官甚至无法表示这一问题是否列上峰会日程。这表明北京的‘和谐世界’处于两难境地,表明一些冲突仅靠外交和平呼吁不能得到解决,不同的利益无法简单地统一在‘和谐’的大旗之下。”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