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瑞士商人拿施罗德当中国市场敲门砖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11月26日

瑞士出版公司荣格聘请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当顾问,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施罗德的任务将是帮助这个出版公司开拓门槛国家市场,尤其是中国。

https://p.dw.com/p/7Wgw
施罗德跟胡锦涛也有一铲之交图像来源: dpa - Bildfunk

从2006年初开始,瑞士荣格公司(Ringier的中国译法)的苏黎世总部将专给施罗德前总理一个办公室。但施前总理将很少有机会坐在那里埋头文牍。他的任务将主要是跟公司老板凌吉尔(虽然公司名字译成“荣格”,但在发音上相差太远,人名不得不近发音)一起,坐着飞机漫游世界。

这家瑞士出版集团的大老板米歇尔. 凌吉尔(Michael Ringier)与施罗德总理之间的男人友谊时间并不久。它开始于2002年10月。那时,米歇尔到柏林去,跟德国出版集团施普林格的女老板弗莉德.施普林格谈兼并的问题。在凌先生下榻的阿德隆宾馆,他见到了德国总理施罗德。牵线人是当时“周刊”(Woche)的出版商曼弗雷德.毕辛格尔。毕先生在80年代时曾经担任凌先生麾下的“自然”(Natur)杂志总编。

今年56岁的凌吉尔说,在与施总理的谈话中,兼并的话题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喝着红葡萄酒,就着瑞士奶酪,轻松的谈话海阔天空。

凌吉尔与德国有不解之缘。年轻时,他曾在慕尼黑“晚报”(Abendzeitung)当记者,后来他成了汉堡著名的经济刊物“资本”(Capital)组建时的编辑之一。在德国待了7年后,1983年,家族企业呼唤他返回瑞士。结束了记者的生涯,他成了出版商。

出于对德国的感情,凌吉尔很想跟德国出版业巨头施普林格合并。但在家族企业中占有少数股份的兄弟姐妹们不同意,公司经理人员和管理委员会也反对。谈判破裂。然而凌吉尔跟施罗德总理的男人友谊却建立了起来。

当施普林格集团下的“图片报”对施罗德总理发动攻击时,凌吉尔麾下的杂志“目光”(Blick)却为施罗德讲话。一年后,报界说:施罗德已经牢固地成了凌吉尔家庭的成员。凌吉尔公司的顾问、瑞士名记者弗朗克.A.麦尔是这两个男人之间的积极链接,麦尔甚至有一段时间把家都搬到柏林去了。2003年8月,在瑞士南部洛加诺电影节上,凌吉尔得以得意洋洋地把施总理请来当贵宾。凌吉尔的顾问麦尔先生在柏林庆祝自己六十诞辰,施罗德也参加了,他称麦尔为他的朋友,还说,他是凌吉尔公司的“目光”杂志的迷。

Michael Ringier
米歇尔.凌吉尔和他的“目光”报图像来源: AP

2004年,凌吉尔公司新的政治刊物“西塞罗”(Cicero)在波茨坦问世。首期简直成了施罗德专刊,封面是德国著名画家伊门道夫画的施罗德像,打开可以看到施罗德与凌吉尔的顾问麦尔的合影,还有著名摄影师吉姆.拉凯特拍摄的联邦总理图片集。凌吉尔公然对柏林“每日镜报”承认,“存在着跟总理的紧密友谊,”他又强调,“总理从中什么也得不到,”也就是说,没有经济瓜葛。

现在,“ 瓜葛”可以名正言顺地产生了。施前总理当上了荣格集团的顾问。至于进入集团的监事会,施前总理和凌先生都没有这个想法。在那里坐着汉高集团的大佬、原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汉斯-奥拉夫.汉高(其实应该按音译成“亨克尔”,这是中文翻译经常把公司名字美化结果与老板名字脱节的悲哀)。

凌吉尔希望施罗德启动他的政治网络,给他的公司带来效应。“比如在中国,”他轻描淡写地说。但接下来他说的几乎全是中国:荣格公司在中国虽然是第二大的外国出版社,但一切荣辱完全取决于当地的合作伙伴。凌吉尔现在已经认识了中国的谈判对象。他说,如果前联邦德国总理将来站在他的身边,那么他的话也会引起强有力的中国上层官员的重视。

这倒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中国去年宣布不让外国媒体进入中国市场,有些领域甚至不允许采取合作的形式。但如果中国人的老朋友施罗德提出这个要求,中国高级官员们恐怕至少不能直截了当地说“不”吧?

但是,施罗德在远东能给公司带来多大效益,实际上对凌吉尔来说并不重要。他这个中等媒体集团约7.5亿欧元的营业额主要来自瑞士本国市场。在瑞士市场上,他根本不需要施罗德。在东欧国家如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或者匈牙利,他也不需要施罗德来当敲门砖。凌吉尔说,在德国市场上,施罗德自己不愿干些什么。

但无论如何获得施罗德是赢面的事。德国媒体说,原因是:凌吉尔喜欢作为一个好奇的人周游世界,在环球游中,他需要有个男人朋友在他的身边。(平心综合报导)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