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漂浮在海洋里的“死亡地带”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4月3日

如果在茫茫大海里,某些地方在短时间内出现众多的浮游生物,那么他们会把这片海洋变成海底动植物的坟场。这些区域中过多的浮游生物把水中的氧气耗尽,从而剥夺了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基础,并最终也导致自己的灭亡。

https://p.dw.com/p/4s0v
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加剧了海底沙漠化图像来源: AP

海洋里的这些地区被称为“死亡地带”。直接受到死亡地带影响的就是靠海为生的人类,特别是那些依靠宽阔的大海为他们提供食物居民,死亡地带的出现对于他们的生存是一大威胁。有一些海洋缺氧区域面积不大,少于一平方公里。而大多数“死亡地带”的面积巨大,最大的达到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德国面积的五分之一。

100多个国家的专家均认为,导致出现这种“死亡地带”的,是对海洋的污染和特殊肥料中超量的氮元素。据联合国环保计划年会上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探明的“死亡地带”的数量几乎达到150个,比1990年的数字翻了一番。

联合国环保计划的行政主任克劳斯.托普夫说,“人类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这一现象的根源,否则它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有数百万居民的生活依赖于海洋,海洋为他们提供食物,生存环境和文化空间。”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世界上17%的蛋白质来自于鱼类。然而鱼类的供应目前出现了两个极限: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某些地区的居民过度捕鱼,招致鱼类资源渐趋枯竭;另一方面,人类也面临着死亡地带。

联合国环保计划全球环境监测署的一位资深人士马里奥.施特勒称,目前出现的多数“死亡地带”是海洋异种的孕育基地。如果产生大规模的变化,那么全球的鱼类种群将受到重大影响。这一问题已经相当紧迫,仅在过去十年中,死亡区域的数量翻了一番。

海洋含氧量较低的地区是“死亡地带”的前身,它们早在60年代就被发现,主要是大陆农业实用的农药中氮元素超标造成的。在陆地上,氮元素促进植物生长。但是当氮元素流失进入海洋后,它容易激发藻类植物繁衍。当这些微小的植物浮游在海洋表层,而不是下沉到海底并被分解,他们将耗尽海水里的氧气,导致其它海洋生物的窒息。而矿物废料和电厂也会增加氮气在海洋的含量。“死亡地带”的牺牲品不仅仅有倚赖海水中氧气生存的鱼、牡蛎和其它海洋生物,还包括其他动植物在海地栖息的生命家园,譬如海草床。

目前已发现的“死亡地带”主要位于墨西哥湾、美国东海岸的切塞皮克湾、波罗的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中。另外在南美、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发现有“死亡地带”。一些海区是永久的“死亡地带”,其他的则是每年或间断性地发生。每年被排放到海洋里的氮元素总量达1亿6千万吨。联合国环保计划呼吁,世界各国应该尽量防止氮元素流失到海水中。为此,欧洲各国曾签署了一份国际公约,以防止莱茵河中部出现“死亡地带”。从1985年到2000年间,从莱茵河排放到北海里的氮元素减少了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