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纺联人士谈对中国反倾销申诉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21日

继去年美国纺织工业界要求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和服装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后,欧盟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欧盟采取措施,制止中国纺织产品的倾销。该会丝绸分会秘书长谈了原因。

https://p.dw.com/p/4aiL
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大潮图像来源: AP

据德国商报报道,2003年前3个季度中,中国向欧盟出口纺织品的贸易额达28亿欧元,与2001年同期相比上升了91%。而欧盟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这一时期内,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达到了300%。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意味着本地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被挤占。

欧盟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丝绸业分会的秘书长梵摩尔认为,造成这种不平等竞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二是中国银行的贷款利率过低,而这两点都是人为控制的结果。在人民币保持与美元挂钩的情况下,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却一路攀升,结果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下跌了20%。原本就以价廉取胜的中国纺织品借助汇率优势更是所向无敌。欧洲纺织业在生存困境中,不得不呼吁政府采取强制措施。

欧盟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将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一份申诉,建议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进行控制。一些人士指出,欧盟可以利用现有的保护性条款,如到2008年底冻结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使每年的进口商品数量增长不超过前 一年的7.5%。

对此梵摩尔表示:“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对数量进行限制,而是质量上的控制,比如可以采取附加进口税的方式,即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提高进口税。目的是恢复公平的贸易环境。当然还有其它可能的措施,要看欧盟委员会如何决定。”

梵摩尔说,欧盟企业不满的关键不是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总量,而是这些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条件。比如近年来欧盟市场上中国纺织品的单件价格降幅最高达75%,一些中国商品的售价甚至低于欧盟生产厂家的原料成本。

在他看来,这已经超出了正常贸易规则的范围。他还指出,中国不惜代价,抢占市场份额的举动,冲击的不仅欧盟的纺织工业,还有其它地区的纺织品制造商:

“中国在亚洲的竞争对手如印尼、韩国等,也在失去欧洲市场的份额。而那些贫穷国家如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的纺织品更是无法立足。而欧盟的贸易和发展政策的内容之一是优先扶助不发达国家。所以这是一个国际贸易中的公平问题。”

此间业内人士指出,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分阶段减少双边纺织品贸易限制的协议,到2004年底,欧盟将取消对中国纺织品的最后关卡,因此2005年中国纺织品将大举冲击欧盟市场。据德国零售商外贸联合会的估计,2005年中国向欧盟的纺织品出口将增加20%到30%。

(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