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盟扩编一年,欧盟承受能力受挑战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5年4月27日

2004年五月一日,欧盟以隆重庆典欢迎十个新成员国加入欧洲大家庭。而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再感受到当年的喜庆气氛了。在是否应当继续接受更多国家入盟的问题上,欧盟各国政界及民间都有激烈的辩论。扩编行动显然已经对就欧盟宪法举行的全民公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https://p.dw.com/p/6ZMQ
欧盟扩编后的欧盟委员会同声传译室图像来源: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

2004年五月一日,随着十个新成员国正式入盟,布鲁塞尔作为欧盟的首都平添了几分热闹和喧嚣。尽管官方语种越来越多,会议桌越来越大,发言者名单越来越长,但是已拥有25个成员国的欧盟,至少就其庞大的机制而言,依旧能够正常运作。不过,同时也能明显地感到,许多新成员国往往将派往欧盟的专员当作代表本国利益的使节,众多领导机构的合作氛围和决策能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新成员国也欧盟带来活力

另一方面,新的成员国也给欧盟带来了活力。在他们看来,欧盟臃肿的官僚机制中,节奏实在是太慢了。在新成员国中招聘欧盟工作人员过程中的拖沓作风,尤其令他们感到不满。新成员国原本期望欧盟的服务业管理准则能为本国公民进入其他欧盟国家就业带来方便,却在德国和法国的极力反对声中不了了之。

重要的是钱

2007到2013年度财政经费的谈判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西欧经济大国希望减少补贴;南欧受援助的国家不想放弃这个好处;东欧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求得到更多的基础设施方面的资助。欧盟委员会支持这一要求,并主张为吸收更多成员国将相关经费增加三分之一。各方相持不下,6月底究竟将作出怎样的决定人们拭目以待。

纵观新成员国的情况则喜忧参半,上述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超过老成员国,但是要达到老成员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恐怕还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匈牙利总理费伦茨•久尔恰尼不无调侃地说:“我们的期望都得到了满足,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过高的期望。”

新成员国成替罪羊

德国和法国出现将欧盟及欧盟扩编当作替罪羊的情绪,着实令人担忧。来自新成员国的廉价劳动力也许造成了部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但这绝不意味着来自新成员国的廉价劳力已经泛滥成灾。造成德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不是欧盟东扩,而是德国自身经济体制的问题。就连德国经济界都承认,对新成员国的出口,令德国经济大大受益。部分德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往东欧的做法在德国则被大肆渲染。事实上,波兰,立陶宛和其他一些国家,工资和物价都在不断上升。几年之后,这些国家就不再是“低薪国家”了。

欧盟宪法命运未卜

欧盟宪法在法国能否得到广泛支持现在仍无法定论。这部旨在保障不断扩大的欧盟保持运作能力的宪法一旦在法国全民公决中受到否决,必将是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沉重打击。此外,在荷兰,波兰和英国,欧盟宪法也命运未卜。总而言之,一种难以解释的对欧盟扩编的厌恶情绪正在蔓延整个欧洲。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虽得以入盟,但整个气氛却令人感到压抑。其他国家,如克罗地亚和土耳其,进入欧洲大家庭的障碍将会越来越多。如果欧盟宪法果真破产,并由此产生新的欧洲核心,那么土耳其入盟一事也就不得不予以重新考虑了。

扩编操之过急?

事实也许会证明,欧盟扩编的规模与速度超出了欧盟的承受能力。在10个新成员国,七千四百万民众加入欧盟无疑是一项创举,但一年后的今天,当务之急更应当是,向民众解释是否真的还有必要接受更多的成员国。就欧盟扩编的界限和速度展开开诚布公的讨论实属必要。

当然,保持90年代12或15个成员国的规模也绝不是可行的办法。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促成欧洲的和平统一是欧盟义不容辞的义务。一年前欧盟扩编是正确也是必要的。尽管德国国内能够听到这样和那样的怨言,但欧洲的局势要比想象的好得多。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