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文革展览登陆维也纳

2011年2月18日

本周五一场名为“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的展览将在维也纳民俗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组织方希望通过展示包括毛主席像章在内的1500多件展品帮助欧洲观众了解文革期间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状态。

https://p.dw.com/p/R1uR
“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展图像来源: KHM Wien

“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Die Kultur der Kulturrevolution)展览策展人欧普雷(Helmut Opletal)介绍说,他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向观众们介绍文革期间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示政治宣传、领袖崇拜如何渗入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展品中包括大量的文革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用品。

Ausstellung die kultur der kulturrevolution in Wien
印有红卫兵图案的闹钟图像来源: KHM

策展人欧普雷曾于1973年到1975年先后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北京大学留学,亲自见证了文革后期的中国社会风貌。他说,他在北京留学的两年到处可以看到墙上贴着毛泽东的画像,很多中国人胸前别着毛主席纪念章。那个时候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数量极少,和中国人交往也十分困难。“很多人担心如果和外国人往来过多会给自己构成不利的影响。如果在街上有中国人和外国人说了话,稍候立刻就会有安全机构的人员上前询问:‘你和那个外国人说什么了?你为什么要和他说话?’所以很多人宁愿跟外国人没有任何关系。”

欧普雷说,文革时候在北京留学期间他和中国同学之间的交往始终只能保持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水平。“每次我邀请中国同学周日一起去小饭馆改善一顿或者晚上一起喝杯啤酒,他们都拒绝了。因为学校不让他们这样做。”

Ausstellung die kultur der kulturrevolution in Wien
毛主席像章图像来源: KHM

80年代欧普雷作为记者回到中国。那时候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中国人同外国人的交往也变得容易得多。欧普雷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他说,有时候会有中国友人问他想不想要文革时期的物品,例如印着毛主席语录的留声机、画着无产阶级工人画像的搪瓷茶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收藏积攒文革时期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到后来中国私人经济市场逐渐活跃起来之后,很多人开始在市场上出售文革时期的物品。我也开始更为系统化地购买和收藏。一直到90年代,我的文革收藏品的数量越来越多。”

Ausstellung die kultur der kulturrevolution in Wien
文革结束后的儿童玩具图像来源: KHM

此次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展览中展出的1500多件展品中70%以上的展品都来自欧普雷的个人收藏。展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印着红卫兵图案的闹钟、画着红灯记剧照的饼干筒、绣着毛主席诗词的枕套以及文革时期的挂历、儿童玩具等等。

欧普雷表示,文革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是个很复杂的题目,但文革这段历史对现在50、60岁以上的欧洲人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以及文革对60年代的欧洲人也产生过很多影响,当年有的人对此感到痴迷,有的人感到恐惧”。他说,希望展览可以让来参观的西方观众了解并理解“政治和日常生活、强权同民众、乌托邦与社会现实”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将于2月18日至9月1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民俗博物馆(Museum für Völkerkunde)举办。展览期间组织方还将举办多场围绕文革为题的朗诵会和研讨会。

作者:洪沙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