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汽车零配件业加速转移中国东欧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14日

德国汽车工业由于高成本而转移到东欧和中国已经早已不是秘密。现在已有三分之一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在东欧生产,六分之一的企业在中国生产。然而这仅仅是开端。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了惊人前景。

https://p.dw.com/p/5ZW8
世界最大的轮胎企业之一-汉诺威的Continental股份公司图像来源: AP

企业咨询公司恩斯特与扬询问了200个德国汽车零配件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从营业额500万至5亿欧元不等。将近二分之一的该业企业已经在国外伸了一腿。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已有把40%的生产转移到东欧去的具体计划。23%即近四分之一的企业打算投资中国。

恩斯特与扬公司这份调查报告的撰写人之一彼得.福斯说:“选择地点方面的区别是,持转移往东欧意图者主要从工资成本上考虑,选择中国的主要考虑的是靠近销售市场,因为从运输成本出发,只有在当地生产有意义,而不是在西欧生产,然后船运到中国去。”

在全球生产地点选择中,中国和捷克排在最前面,然后是匈牙利和波兰。

中国和东欧这两个地区都获得了接受询问的德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很高的打分。这两个地区都能在工资成本、灵活性和雇员的积极性方面得分。在得分因素方面,低工资和劳动要素的灵活性理所当然地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而西欧政治家们成天大声疾呼要引入的税收优惠、投资补贴这些因素在企业作出转移生产决定时则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综合接受询问的企业之说,今后在西欧几乎不再建新的工厂。而从西欧转移出去的生产早已不再局限于工资密集型的部分。

福斯说:“这一点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我们问及的企业明确地表示,部件的制造和最终的装配也将移往东欧和中国。也就是说,这一转移将涉及更全面复杂的劳动步骤。”

至于从长期看德国这个生产地点是否会因此而处于危险境地,福斯的说法是:“生产地点德国的危险境地是生产之转移。但生产地点德国在品牌定位领域和研发领域仍然拥有存在权。这些更强烈地要求,通过相应的培训体系和创造性企业的自我造型,比以往更有力地投身于国际竞争之中。”

此外,福斯先生认为,走向东方并不意味着同时要大规模地削减德国国内的生产岗位,“有意思的是,过去几年里已存在从西欧和德国向东欧和中国大规模转移生产的事,但在这段时间里德国的工作岗位甚至有所增加,因此不能用一对一来理解事情,不能说随着生产的转移德国的工作岗位会自动削减。必须通过一种转业培训来保证工作岗位削减的事不至于发生。”

这次调查的总结:外移几乎是不可遏制的,因为德国不可能把它的工资压回去。所以这个行业应该更多地朝着市场营销、工程、研发的方向专业化,尽管,也恰恰是因为中国也正在培养着它的工程师大军。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96%的接受询问企业认为在中国活动最大的风险是技术偷盗。

(洛尔夫.温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