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企业在中国环保基建领域看到商机

2001年11月28日

申奥成功,加入WTO,中国双喜临门。德国中小企业热衷进军中国,在中国的环保和基建领域看到了商机。第九届中国日活动上德国企业纷纷前来探路。

https://p.dw.com/p/1Q8H
中国日活动由德国亚洲太平洋协会组织

德国第九届中国日活动

自己摸索经验,花费巨大;别人的经验,珍贵无比。这句谚语成了德国第九届中国日活动的格言。11月22日,第九届中国日活动在科隆举行。这是一次交流经验的活动,参加者中既有已经勇敢打入中国市场、也有即将进军中国市场的德国中小企业。

会上共有12人做报告,每个报告半个小时,仅会议费一项与会人士每人就要缴纳近一千马克。尽管如此,仍有六十人到会。

热衷进军中国的理由

德国中小企业业主对中国怀有很大的兴趣,想了解有关中国的第一手信息,这有好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是世界上唯一高速增长的经济。鉴于欧洲、日本和美国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德国企业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市场上。

其次,11月初,中国在卡塔尔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许多企业期待着中国降低关税、开放对外国人关闭的市场。

另外,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增强了德国中等企业业主的想象力。为了准备北京2008年奥运,仅北京就计划投资260亿美元。此外,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中国将增加投资,上海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

世界贸易组织和奥运会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着整个中国日活动。来自不同行业的德国企业在报告中介绍了它们在中国投入的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其它德国企业可以成为教训的经历。

德国看到合作商机: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

研讨会上,去年刚成立的柏林亚洲太平洋论坛副主席特雷佩尔首先做开场报告,他详尽地报道了中国为北京2008年奥运做准备的情况。他还带来了一份有北京市对外经贸委员会和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拟定的为举办2008年奥运所需建设的项目一览表,其中至少包括了144个项目。

特雷佩尔说,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北京市特别欢迎外国的动议和合作参与。最大的投资项目是环保领域的投资,北京宣布的目标是,到2008年时,中国的首都将重见蓝天。由于北京目前的空气污染达到了灾难性的程度,可以说,这是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特雷佩尔特别指出,中国知道,在环保技术方面,德国企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他说:“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长时间地寻找中国的谈判对象,因为中国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信号,愿意与我们共同施行任何一个项目。中国环保部长在柏林的亚洲太平洋周活动期间曾到德国,特别请求德国方面提供帮助。”

特雷佩尔把德国企业投入2008年奥运项目看作一次战略机遇,因为北京所做的这一切,最终将成为全中国的标准,中国各地将群起效尤。特雷佩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德国企业应尽早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方案施加影响,因为北京将按照这些规划确定前提性的框架条件,这些框架条件又将确定招标、项目实施和财政资助的条件等等。

特雷佩尔知道,德国企业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把它们的设想传递到北京的有关部门:“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德国各州与中国各省、各城市的友好伙伴关系,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柏林是第一个利用2008年奥运机遇的德国联邦州,它利用友好城市的关系,为向北京进军铺设了一块跳板。”

如此看来,虽然运动员还有七年的时间进行训练,而为争夺北京基础设施招标而进行的竞争早就开始了。第九届中国日活动中,德国企业再一次获得了有关如何在这场赛跑中保持优势的建议。

中国日活动是由德国亚洲太平洋协会组织的,自1985年以来,这个由企业家和科学家组成的协会为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科学和文化合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