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废墟旅游"与心灵修复

2012年5月12日

4年前,四川一场罕见的强烈地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今,大多数人的家园已经重建,但是心灵上的创伤能否真正修复?经历了这样触目惊心的灾难之后,人们的人生态度又有何转变?

https://p.dw.com/p/14tdR
图像来源: AP

映秀镇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这个小镇由于位于震中附近,加上地势和交通原因,救援队伍在震后难以迅速进入,因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非常严重。

生活在德国的华人王女士不久前曾经到过映秀,据她对德国之声记者介绍,那里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在地震灾难中劫后余生的村民们都已经住上了新房,虽然偶尔还会有轻微的余震发生,但是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当地的学校里也会定期举行地震避难演习,让学生们掌握好灾难一旦发生时的正确逃生方法。在四年前的地震中,由于许多学校校舍建筑质量差,大批儿童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废墟旅游"经济悄悄繁荣

据村民向王女士讲述,在地震刚刚过去之后,由于时间紧急,许多遇难者的尸体只是仓促之中集体掩埋,现在当地已经开始在原址上重修墓碑。四年前的那场地震把几乎整个映秀镇变成了一座废墟,现在这些废墟成了"地震遗址"博物馆,来自各地的游客可以参观。此外还有村民在附近售卖一些藏羌民族风情的小饰物、小纪念品。尽管以灾难发展旅游的理念也曾经引起过有关道德风险的讨论,但由于映秀镇是通往旅游胜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这里的旅游经济俨然已经自我发展起来并且初具规模。

Flash-Galerie Erdbeben China Wiederaufbau
地震留下的不只是心灵上的打击,还有无法修复的身体创伤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语里的灾难一词"Katastrophe"词源来自希腊语καταστροφή,本意是"走向毁灭的转折",或"崩溃"。虽然灾前的那种生活可能永远无法恢复,但至少表面上看,他们又找回了新的生活。曾经为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区居民做过灾后心理辅导的德国心理学家吕德克(Christian Lüdke)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采访时指出,在灾难发生之后,受害者原先的生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切都混乱了。他说:

"一开始,受害者可能会难以接受事实,以为自己在一场噩梦里,眼前的灾难场面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接下来,他们会进入'创伤作用阶段',灾难中的一幕幕会在内心不断地重演,许多人会出现失眠、幻听等症状;大约经过3个月之后,人的大脑和机体会自动进入一个创伤加工阶段,受害者沉浸在心灵的悲痛中,关于灾难的记忆在被储存到大脑的深处之后,也会渐渐地从日常生活中淡出,最终人们会对新的生活燃起希望,重新找到未来。正常情况下,直到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重新拥有生活的乐趣,受害者需要至少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灾难造成的心灵创伤能否完全治愈?

到过映秀镇的王女士也向德国之声表示,当地的导游告诉她,许多居民的人生态度在地震之后都发生了改变。有的人可能更加珍视现在的生活,有的人甚至有了及时行乐的想法。的确,在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之后,人们可能会以截然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原先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务。心理学家吕德克认为,正常人是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机体调节来摆脱灾难造成的心灵创伤的。但前提条件是,受害者必须能够恢复平静的心态,与灾难记忆拉开了一定距离,非常重要的还有身边亲友的支持。如果当事人有能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美好的事物上面的话,那么他即使不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辅导,也能够通过自然的方式修复心灵的创伤。

作者:雨涵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