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布什访华-“ 有进步”

2002年2月26日

德语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集中在美国总统布什对北京的访问上。媒体在报道了布什访华背景和访华过程的情况后,现在着重评论布什的访华成果。

https://p.dw.com/p/1t3Y
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图像来源: AP

法兰克福汇报在一篇文章中集中评论了布什对清华大学学生发表的讲话,认为布什与前任克林顿相比,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年,克林顿只是谨慎地指出,“真正的自由多于经济自由”,言外之意是,仅有经济自由是不够的,人民应该享有政治自由。法兰克福汇报接着写道:

“而布什把美国的民权作为榜样介绍给中国。到会听布什演讲的学生肯定是精心挑选出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不具有代表性。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他们为中国感到自豪,这样的自豪绝不只是由上头责成灌输的。在互联网中,清华的大学生受到其它大学的学生嘲笑,嘲笑他们没有更为强烈地谴责布什。

至于现在中国政府允许进行这样的争论,不仅说明它对美国怀有善意,而且也说明它自己的统治地位是多么牢靠。但是这样的讨论也说明,分隔这两个庞然大国的鸿沟是多么宽阔。新的情况是,在政治会谈中,双方都没有掩饰这些分歧。在布什和江泽民共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许多分歧,从台湾问题、美国对伊拉克的威胁直到中国向所谓的‘无赖国家’提供武器的问题都明显地暴露在公众面前。今后几个月内,仅为了把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排列起来,以便对话时讨论,就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江泽民计划中的今年秋季美国之行能否取得成功,也取决于这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

瑞士新苏黎世报也对布什的中国之行做了总结。该报认为,布什的亚洲之行三站中,在北京的停留最为成功,然后该报谈到美国总统在清华大学的讲话:

“布什在国际事务中咄咄逼人的姿态往往使一些人对他产生疑问,然而布什在清华大学学生面前出场的方式甚至给这些持怀疑态度的人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布什说,言论和信仰自由并非是为了反对某人。布什的说法简明扼要,但绝不简单化,它的目标是要说明,即使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可以取得一致意见。

布什批评了中国的教科书中描绘的美国形象,例如他指出了美国体制、如教育体制的弱点和走过的弯路,从而使中国听众更能接受他的讲话。据与布什同行的记者报道,中国在短期内没有发生变化,布什访华期间,北京的异议人士被软禁在家中。华盛顿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领导人身上,并与他们建立了接触。

美国保守的中国专家承认,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的中国领导人离开了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但是他们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上了通往社团国家的道路,就象1920年以后,墨索里尼所作的那样。中国就象一个没有元首的法西斯国家,导致腐败的不民主的社团体制仍然一成不变,取代神化领导人地位的是厚颜无耻的政治压制。原有的理想主义已退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诸如‘人民伟大’等空洞的提法以及对英雄永无休止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