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就业:外企青睐专业人才 毕业生非大城市不去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10月12日

经济猛增,外企林立,毕业的工程师选择更多。是机遇还是挑战?不可预知的未来让人眼花缭乱。

https://p.dw.com/p/7ITw
在中国,汽车某种意义上也是身份的象征图像来源: AP

“全班二十九个同学里,只有一个女同学,还守着第一份工作,她是国家公务员。”吴灵(音)说。从徐州一所技术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一年前,她从华硕计算机公司跳槽到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像吴灵这种专业人才,是颇受在华外企青睐的,因为这些企业非常重视自己产品的品质保障。与之相应,外企人才的流动性也比较高。在博世,吴灵得到了在国外受训的机会,为了这个为期一月的比利时之行,她必须签订一份附加合同,如果她受训后在规定期限内解除合同,就必须赔偿公司的培训费用。

杰利(音)是吴灵的同事,博世也是他的第二份工作了。从镇江某大学毕业后,他通过英特网找到了在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的工作。两年后他应聘博世,现在专门负责产品测量仪器的购买。拥有自己的汽车和公司是他的梦想。

“我们也不是非跳槽不可,但是现在的情况同20年前大不一样了。”他说。“苏州发展非常快,机会让人应接不暇。趁着年轻,怎么能让时间和机遇平白溜走呢?”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比如上海,苏州或深圳,跳槽对年轻职员而言好比家常便饭。“一些小城市空缺着好多职位,但是没人去这种地方检验自己的市场价值。”

对自己的未来他成竹在胸。他相信,青年工程师的职业生涯中,管理能力不可或缺。“初来博世的时候,我为自己拟了个计划。头一年,要以成为优秀专业人才为目标,尽可能多地学习。”最迟五年内,争取晋升为高级经理。“当然,如果实现不了这一切,还有许多其它的事情可以经历。”

据官方统计,每年中国有近20万名工程师拿到本科文凭。吴灵原本希望像父亲那样学习医学,但是专业的选择不可能仅仅满足个人兴趣,最后他得到工程学专业的通知书。后来,他又在上海金融学院拿到经济学文凭。

问题是,大学所学往往流于理论化。此外,数年高考的寒窗苦读后,大学首先提供给学生是极为宽松,自在的空间。“除了少数同学学能致用。我们这些人,专业知识用不上,多半都还给老师了。其实,大学时候我最喜欢英语。”杰利说。在博世公司的餐厅他常常和英国同事用英语交谈,这样还能练练口语。现在,德语成了他的新爱好,因为他工作中会遇到不少德国的商业伙伴。只可惜苏州学德语的地方如凤毛麟角。

总的来说,吴灵和杰利对苏州很是满意。这里距上海不过一小时路程,光德国公司就有150家之多,职业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两个人都决定在这座人口200万的城市定居。刚满25岁,他们就买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公寓,随后的梦想,汽车当然排在了第一位。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本站网址:www.dw-world.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