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共和”还是“复辟”?

2002年4月18日

德国统一12年后,破落的昂纳克时代的“共和国宫”仍然象是一块丑陋的膏药贴在柏林心腹部位。有人要在这昔日普鲁士皇宫旧址重建皇宫,有人要把这当年的民德权力中心改建成德国的“哈佛商学院”。无论哪一种方案,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钱。

https://p.dw.com/p/26Gb
施普雷河畔的“共和国宫殿”,图片深处的圆顶建筑是柏林大教堂。图像来源: AP

两德统一后,不只是柏林墙被拆掉了,整个柏林都变成了一个大建筑工地。昔日的帝国议会大厦及附近地带被改造成联邦议会大厦和政府机构中心,波茨坦广场建成了以索尼中心为主要建筑群体的娱乐如购物中心。只有在柏林的最中心地带还有一块广场和两个建筑物,如何改造和重建,柏林人对此争吵了十多年,而且看来还要争论几年。

从封建王朝的“欲望花园”到人民群众的广场

这一块广场现在叫作“皇宫广场”,它是当年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的皇宫-霍恩索伦城市宫殿所在地,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时代的政治权力中心。这座有500年历史的巴洛克风格宫殿一直是霍恩索伦王朝的寝宫或者是用来举行重大国事活动和招待国宾的宫殿,总共有一千多个房间,其中最著名的是“白色大厅”。1918年帝国时代结束后,宫殿被改为艺术博物馆和科学院,二战中皇宫被战火严重毁坏。1950年,东德统一社会主义党总书记乌尔布里希不顾来自西德的抗议,下令把战火后残存的宫殿炸平,以把这一封建王朝的寻欢作乐的花园和广场变成“人民群众游行庆祝的大广场”。

历史的缩影

这样,在原来的皇宫广场上变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广场”,残存的皇宫只保留了一个门楼,并以这一门楼为中心建成了一个新楼,作为东德国务院办公楼。之所以保留了一个旧门楼,是因为1918年11月9日,在霍恩索伦王朝垮台的权力真空与政治混乱中,德国共产党奠基人卡尔.李卜克内西曾在这一门楼的阳台上宣布成立“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3年到1976年在广场上建造了外墙为古铜色玻璃的长方形建筑-“共和国宫”,即东德的“人民大会堂”,除了作为“人民议会”的议政场所,节假日里还经常举办些普通劳动人民的晚会和舞会。1990年东德结束声明和与德国统一的决定都是在这里正式宣布的。所以说,皇宫广场的历史就是一部德国历史的缩影。

柏林的特有风景

东西德统一后,“共和国宫”因为建筑物中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石棉建筑材料而被弃用,但十二年来一直没有被拆除。就这样,这座如今看起来衰败凄凉的古铜色玻璃建筑成了一道古怪刺眼的柏林风景。当年的民德国务院在德国政府迁入柏林后一度成为施罗德临时总理府所在地。

皇宫与德国历史身份

针对如何处理“共和国宫”和“皇宫广场”,历史学家、政府官员、建筑师和各种利益游说团体争论了十年而莫衷一是。最近,专门为处理这一问题而成立的“柏林历史中心”17人委员会经过一年半的调研提出了一项最终工作报告,中心内容是建议拆除“共和国宫”,在原址重新仿建一座霍恩索伦城市宫殿,用来作为博物馆、洪堡讲坛和公共图书馆。

这一计划一公布,立即招来很多批评和反对意见。联邦文化部长于里安.尼达-吕梅林对该委员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感到遗憾,认为改建工程应该通过公开的建筑设计竞赛来决定。德国建筑师行会负责人、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康拉迪认为皇宫并不是德国历史身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重建皇宫是带有复辟色彩的计划,会传达一种错误的政治和历史信息。康拉迪认为自己的声音在该委员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钱才是决定因素

其实,最关键还是钱的问题。虽然施罗德总理本人也赞成“复辟”的重建计划,但是他的财政部长却无论如何也拿不出重建所需要的7亿5千万欧元投资。柏林市政府在财政上早已是负债累累,按照一位市政府高级官员的话来说,“拿不出一个马克”来重修皇宫。事实上,正是因为柏林市政府财政上捉襟见肘,才会有了一个另外一个建议,那就是把原来民德国务院卖给筹建中的一个国际商业学院,这一学院将向美国哈佛商学院看齐,成为一个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精英学校。

不管是什么计划,柏林红色联合政府大概都不会在还有四年的执政时间里拍板。对此,柏林市民大概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皇宫广场”的带有独特历史色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