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问题:上门找北京必不可少
2010年3月10日"中国看来并不特别担忧。与其它国家一样,虽然中国也不希望伊朗成为核武国家,但在欧美要求更严厉惩罚伊朗的声音越来越高之时,中国却无动于衷。北京持克制态度的背后是不想得罪这个富有影响力的伊斯兰国家以及中国的穆斯林少数民族。
"此外,还有经济利益:伊朗现在满足中国11%的能源需求。去年,两国的公司签订了一项开发伊朗天然气的合同,总额高达47亿美元。五年前,两国就已达成了为期25年、价值一千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中国人在伊朗建造地铁、油气管道、发电厂、公路、电话线路和汽车厂。中国是伊朗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至于中国企业是否为伊朗生产武器的计划提供材料和技术,专家们尚有争议。不久前美国媒体报道说,中国向德黑兰提供108台可以用于研制核武器的机械。中国政府发言人强调,北京禁止一切有可能用于非法目的的物品出口。
"但是,国际危机组织怀疑,这样的禁令很难执行。这个向各国政府通报危机地区情况的布鲁塞尔组织认为,即使中国限制军民两用的技术和物资出口,但是当局'想贯彻禁令越来越难',因为军用和民用物资往往很难区分。"
《法兰克福汇报》也分析了中国与伊朗的密切经济关系,同时认为,"除此以外,北京在伊朗还有政治和战略利益":
"作为友好国家,中国把德黑兰政权视为防止美国势力从中东扩展的缓冲地。历史形成的对美国和对'西方'的不信任把这两个专制政权结合在一起。在中国,许多人认为,欧美支持东欧模式的'颜色革命',想在德黑兰制造政权更迭。北京政府坚持其外交教条,坚决反对任何'干涉其它国家内政'的做法,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体制免受外界影响。
"北京还认为,应该允许伊朗按照国际条约和平利用原子能。在中国看来,伊朗核计划问题并不象欧美所说的那样紧迫。中国领导人不相信伊朗在可见的未来有能力制造自己的原子弹,也不认为制裁是有效的手段。但也有中国政界人士把伊朗核计划视为危险,认为伊朗拥有核武器将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威胁中国西部边境的安定,危及中国的能源供应,所以伊朗核武装并不符合中国利益。"
摘译:王羊
责编:石涛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