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体育中国

中国泳队药检丑闻再发酵 反兴奋剂组织回应遭批评

2024年6月15日

据美媒报道,2021年东京奥运会前涉禁药风波的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中,有三名早在几年前就曾被测出违禁药物呈阳性,但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未采取任何行动。

https://p.dw.com/p/4h4u6
中国游泳队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多枚奖牌
中国游泳队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多枚奖牌图像来源: Ding Xu/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4月,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被曝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前药检呈阳性却仍被获准参赛,该消息震惊体坛。如今,《纽约时报》记者查阅的一份机密报告显示,这23名运动员中有三人早在2016年和2017年就在另一种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然而,涉事运动员的身份既未被公开,也没有被禁赛。

据《纽约时报》周五(6月14日)报道,中国方面对上述案件的解释是,这些运动员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摄入了被污染的食物。但一些反兴奋剂专家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这两次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其他国家运动员对中国长期存在兴奋剂问题的怀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是否有能力有效应对也再次受到质疑。

《纽约时报》还介绍,这三名之前药检呈阳性的运动员非同一般:其中两人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另一名为现任世界纪录保持者。他们预计将在即将举行的巴黎奥运会上再次争夺奖牌。

2021年药检呈阳性的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包括东京奥运会双料冠军张雨霏
2021年药检呈阳性的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包括东京奥运会双料冠军张雨霏图像来源: Xu Cha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不足为奇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周五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确认,三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2016年和2017年的检测中呈现克仑特罗(Clenbuterol,俗称瘦肉精)阳性,并将此归咎于食品污染问题,称这些运动员误食了受污染的肉类而非故意服用禁药。这份声明还强调,这三名运动员体内被检测出的克仑特罗含量比须通报最低水平低6至50倍。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总干事尼格利(Olivier Niggli)指出,食品污染问题确实存在,反兴奋剂界也清楚此事。他补充道,上述三名运动员都是经常接受检测的顶尖游泳选手,在肉类普遍被克仑特罗污染的国家,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他们被检测出微量的克伦特罗“不足为奇”。然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声明并未解释为何没有公开这三起案件。

争执激化

路透社认为,《纽约时报》的最新报导有可能进一步激化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与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之间的公开争执。

在东京奥运会的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刷新世界纪录成绩夺金
在东京奥运会的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刷新世界纪录成绩夺金图像来源: Antonio Bronic/REUTERS

今年4月,据德国电视一台以及美国《纽约时报》报道,2021年1月,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被测出违禁药物曲美他嗪(TMZ)阳性。该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的供氧和能量代谢,加强心脏功能。通常情况下,有服用兴奋剂嫌疑的运动员会立即被暂时禁赛,直到调查清楚为止。而在此次曝光的事件中,相关中国运动员却得以继续参加各类赛事。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负责人泰格特(Travis Tygart)当时指责道,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和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掩盖了兴奋剂阳性一事。

针对最新曝光,泰格特向法新社坦言:“今天关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再次允许中国掩盖检测阳性结果的报道,似乎已经不足以用’难以置信’来形容了。”他接着指出:“全世界的运动员都必须遵守当时有效的规则,但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允许少数人享受特殊待遇。这种优惠待遇持续了多久?优惠范围又有多广?”

广受批评

国际运动员权益组织“全球运动员”(Global Athlete)的秘书长科勒(Rob Koehler)表示,运动员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世界游泳联合会已“毫无信心”。 他补充道:“运动员们厌倦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空洞声明,这些声明转移了对尖锐问题的回答:为何所有这些案件都未被公开。”

“迄今为止,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仍在坚持自己的评估,没有对关键问题做出回答”,德国独立组织“德国运动员”(Athleten Deutschland)执行委员会成员克吕格(Lea Krüger)也如是指出:“这样做表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批评和不预设结果的处理方式并不持开放态度。”德国国家反兴奋剂机构(NADA)理事会主席莫尔齐费尔(Lars Mortsiefer)也认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解释不够充分。


(《纽约时报》,路透社,法新社,德国体育通讯社)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