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对原料的需求有增无已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4日

无论是铁矿石、铜、锌或煤炭,国际原料市场正在悄悄地急剧膨胀。由于工业增长的需要,国际市场上有什么,中国就买什么。

https://p.dw.com/p/4k7O
中国钢材需求量剧增,钢铁厂对进口原料的依赖性加大图像来源: AP

目前,矿产开发公司的中国生意很不错。从3月1日开始,英国与澳大利亚联营的比利敦原料公司集团每年向中国的四家钢铁厂供应1200万吨铁矿石,合同为期25年,总额为90亿美元。这是因为在欧美已成昔日黄花的传统工业,在中国却在快速增长。

例如,汽车工业在中国正方兴未艾。大众和丰田等世界大公司集团在中国生产汽车,需要铜这样的原料。汽车造得越舒适,车中需要的电机就越多,电子控制设备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电线,所以今天每辆小轿车平均需要30公斤的有色金属。对轻金属铝的需求也一样,铝的价格每周都在攀升。

股市上,原料生产公司的股票行情看涨。2003年,澳大利亚生产锌的厂家培里亚的股票仅为30欧分,2003年10月以后至今已经增长了三倍。自2003年秋季以来,英国原料公司集团里约-廷托的股票从过去几年的70至80美元上升到110美元。

中国成了世界经济景气的发动机。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了9%。按摩根斯坦利投资公司的说法,世界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促成的。中国急剧发展的钢铁生产推动了铁矿石的大量进口,随之带来的是燃油、尤其是煤炭的大量消耗。

按摩根斯坦利的统计数字,2003年中国进口了价值12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80%的金钱流向原料和设备。中国现在成了世界上铜、锌、锡、白金、钢材和铁矿石的最大消费国、铝和铅的第二大消费国。2003年,镍的价格翻了一番,铅的价格上升了一半,铜价上升了40%。除了工业化以外,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也推动了国家建设,带动了需求的增长。

德国的企业也想从中国对原料的巨大需求中获益。位于汉堡的欧洲最大的铜矿石冶炼厂家-北德冶炼公司准备对铜加工投资3000万欧元。但该公司不寄希望于德国经济增长带动对铜的需求,而中国的需求每年翻一番,达到300万吨,德国的消费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不过,该公司的压力也不小,因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废铜,汉堡公司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与2002年相比,2003年德国市场上铜和半铜产品的价格上扬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