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法律

脸书:谁来继承网络遗产?

Carla Bleiker
2017年5月31日

一对柏林夫妇将脸书告上法庭,要求获取其已故女儿的帐号密码。诉讼的核心是,网络内容是否也同其他财产一样存在继承权问题?

https://p.dw.com/p/2dv9o
Gesichtserkennung Der Schriftzug Facebook spiegelt sich auf dem Auge eines Mannes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白头人送黑头人,对父母来说,无疑是最为痛心的事情。柏林一对夫妇除了丧女之痛,还不得不面对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未成年女儿的死因至今不明,这对父母希望能在女儿的脸书账户里找到些许答案。于是他们诉诸法庭,要求脸书提供女儿的帐号密码。今年四月,柏林法庭就此案举行复审。法官希望诉讼双方能够达成和解,并给双方两周的思考时间。但这一调解努力最后无果而终。

五年前,Simone.W的女儿在一个车站跳下站台被地铁撞死。直到今天,父母仍不清楚孩子是否是自杀身亡。为了查明真相,他们想打开女儿的脸书账户,翻阅孩子最后的通信往来。

电子通信不同于明信片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孩子去世后,家长是否能像继承其他物品一样继承孩子的网络账号。2015年,在柏林地方法庭的首轮审理中,法官判定这对夫妇有权继承已故女儿的脸书账号。法官判定脸书要提供账号密码。法官说,数码财产和实物财产应受到同等对待,既然信件和日记,无论内容是什么,都是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那么电子信和脸书通信也同样应当可以继承。

法官还强调,开放脸书账户并不侵犯女儿的个人权利,因为作为未成年孩子的家长,他们有权了解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

脸书不服判决提起上诉。美国脸书公司的代表称,向家长开放账号也涉及到那些曾在脸书上同这名女孩联络过的人,而他们当初相互联系时曾认为这种联系是隐秘的。

Deutschland Fotoalbum mit Hochzeitsfoto
图像来源: Fotolia/Brigitte Bohnhorst

这个案例也同样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信息服务管理专业讲师埃尔克·布鲁克科莱说:"我非常理解父母在痛失爱女后想看看她脸书账号的心情。但这同时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社交媒体运营商有没有权力准许亲友进入账号?死者在脸书等社交媒体里可能拥有自己的朋友圈,这些朋友曾同死者交换信息,但他们并不一定愿意同死者的亲友交换信息。"

数码式追思

我们数码化的遗产应当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些脸书用户名下存储的照片和视频资料数以千计,其中部分影像资料来自他人,并没有存在用户本人的电脑上,也就是说,一旦用户本人死亡,其家人将无法获取这些资料。其他的数字化遗产还包括,推文,状态更新,以及Instagram帖子等等,这既可以是日常生活的记录,也可以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或求婚信等人生大事。脸书上的通讯记录可以保存数年之久,可以追溯两个人相识相爱的过程,也可以佐证两个好友之间是怎样的无话不说。我们死后,这些资料应当怎样处理呢?脸书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以便用户在数码世界里也能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比如选项之一是用户死后账户全面销毁。还有一个选项是将账户转变为纪念模式。用户去世后,他的名字旁边会出现"追悼"字样。亲朋好友可以在时间线上交流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死者生前的各项数据也会保留在脸书上。

活人和死人的脸书账户最大区别在于:追思模式下,任何人都将无法进入账号。这也正是目前柏林脸书官司的症结所在。这对夫妇在女儿14岁时,允许她开设了自己的脸书账户,前提条件是女儿要告知账号的密码。然而,女儿去世后,当这位母亲试图进入女儿的脸书账户时被告知账号已转入追思模式。是谁设置了追思模式目前尚不清楚。

脸书用户也可以指定一名遗产管理员。此人有权管理死者已进入追思模式的脸书账户。不过,只有年满18岁的用户也有这一选项。柏林女孩去世时只有15岁,因此她的账户没有这一选项。

Virtueller Friedhof im Internet neu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而即便有这一选项,对柏林死者的母亲帮助也非常有限。因为按照脸书的规定,追思模式下,遗产管理员只可以更换用户头像或者发布追思活动信息等。他无权对原有照片和帖文存档,也不能登陆死者帐户或阅读死者生前的通信。而阅读女儿生前的书信往来,正是这位柏林母亲的诉求。

 "一旦我死了"

如果有谁认为,自己的身后事,必须自己做主,那脸书也为这些人提供了一款叫做"一旦我死了If i die"的App。用户在这款App的留言,要等他死后才会显示。不过,这款软件对于那些突然死亡的人来说并无实用性。用户可以在"一旦我死了"软件中留言或留下视频。用户生前制定的三名授权者共同证实用户死亡后,这款软件上的留言才会被公开。

要想自己的数码遗产在死后得到妥当处理,用户必须在生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IT专家布鲁克科雷认为,很多年轻网络用户可能并不会刻意去筹划后事。"那些拥有丰富网络遗产的用户,往往并不会去考虑应怎样处理这些遗产,也不会把留下遗嘱当成头等大事。"

 今天柏林法院的判决,有可能在网络遗产处理问题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