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备受考验 香港记者现身说法
2019年10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香港的“反送中”示威运动进入第5个月,示威者的诉求也从原本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条例修正草案》,进化成争取更多政治与民主权利。 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过去几个月来不断升级的冲突,让他们的工作条件变得更加艰难。
香港电台英语新闻部的记者彭思明告诉德国之声,为了避免更多记者在报导过程中受伤,香港电台10月1日才会决定召回在前线报导的文字记者。 他说:“我们不能再承担更多记者受伤的风险,所以召回记者是为了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
其实这并非香港电台首次有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受伤。 彭思明本人8月在采访过程中,也曾遭正在攻击示威者的帮派人士殴打,导致他左肩留下一道疤痕。 此外,另一名香港电台记者在10月6日采访的过程中,也被示威者投掷的汽油弹波及,导致他的头与脖子被火烧伤。
随着暴力冲突渐趋频繁,过去几周多名记者也在采访过程中受到波及。 9月24日,一名香港苹果日报的女记者在一间餐厅准备与亲友吃晚餐时,突然遭4名戴头盔跟口罩的黑衣男子殴打,造成她全身多处受伤。 此外,一名印度尼西亚女记者在9月29日采访港岛游行时,右眼遭香港警方发射的橡胶子弹击中,导致她右眼失明。 而在10月1日的国庆节当天,两名香港电台的记者也在报导过程中受伤,迫使香港电台与南华早报纷纷将前线的文字记者召回办公室。
港媒自我审查
除了肢体暴力外,自我审查是另一个影响香港新闻产业极深的问题。 一名在香港网络媒体工作的女记者告诉德国之声,虽然自我审查在“反送中”示威爆发前便已相当普遍,但“反送中”运动使在地媒体进一步加强自我审查。 她说:“我的主管会试着把我们的报导内容变成支持香港警察的立场。 他常常叫我们把标题改的比较蓝丝(注:香港坊间对建制派及其支持民众的简称),或是尽量避免让标题读起来太偏同情示威者的立场。 ”
这名女记者指出,由于大部分香港媒体都缺乏成功的商业模式,所以往往必须仰赖发行人在其他产业的收入来支持营运。 这些发行人通常与中国都有密切的商业往来,这也会迫使他们向旗下的媒体施压,要求把内容调整成亲中路线。
然而,亲中立场往往使读者开始对这些媒体失去信任,导致这些媒体的记者在约访问时常常碰壁。 她告诉德国之声:“我的公司为了平衡内容比例,会在评论区加入很多立场亲中的文章,但这也使读者开始不信任我们。 当我们失去读者信任后,公司旗下的记者在现场要采访民众时常被拒绝。 我有几位同事近期遇到在网络上被骚扰或霸凌的情况。 ”
悲观的未来
香港记协在年度报告中预测,如果香港的街头示威继续发展,新闻自由会进一步受到冲击。 在网络媒体工作的女记者表示,从香港政府近期渐趋强硬的手法,她认为政府会透过限制公民自由来终结这场长达四个多月的抗争。 她告诉德国之声:“我觉得香港的新闻自由只会每况愈下,因为政府很难在不限缩公民自由的前提下结束这场抗争。 这代表他们很可能继续打压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 ”
对香港记协的任美贞来说,虽然她认为香港的新闻圈会尽全力维护新闻自由,但她仍悲观看待香港新闻自由的未来走势。 她说:“难道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在这场运动结束后,还会让香港享有现在所拥有的权利吗? 在我看来,我们很难乐观看待未来。 ”
香港记者协会今年7月将年度报告的重点放在日益衰退的新闻自由度。 记协不仅说香港的新闻自由度已降到历年来的新低,也指出香港记者必须面对越来越直接的威胁。 记协表示,肢体暴力、自我审查与签证问题是导致香港新闻自由度持续下降的关键因素。
新闻自由风雨飘摇
虽然中国政府尚未直接介入,但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最近不仅动用紧急法来颁布《禁蒙面法》,她也曾表示如果香港的情势持续恶化,她不排除动用任何选项来终止这场长达数月的街头示威。 香港记协副主席任美贞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在‘反送中’示威开始前,香港新闻自由面临的通常是无形的干预,但过去几个月来,政府与其他单位对新闻自由的干预变得越来越明显。 记者不仅会被催泪瓦斯或橡胶子弹的波及,政府刚颁布的《禁蒙面法》更是直接干预新闻自由。 ”
根据港府颁布的《禁蒙面法》,不论参与合法或非法集会,香港人都不能以各种方式遮住脸。 任美贞说该法准许警察要求记者脱下面罩,但在警察大量施放催泪瓦斯与胡椒喷雾的情况下,记者需要戴上面罩才能正常的工作。 她说:“虽然港府说记者不受《禁蒙面法》的约束,但法律专家却驳斥此说法。 他们指出,《禁蒙面法》中的豁免条款只是让记者在出庭时能有机会向法官解释他们为何在示威现场戴面罩。 这代表警察仍能在示威现场逮补戴面罩的记者。 ”
香港在无国界记者所发布的“新闻自由指数”中不断倒退,近两年更从2018年,在180个国家或地区排名中名列70名,掉到2019年的73名。当媒体工作备受威胁,抗争中的真相与事实就无法被完整呈现。而有着铮铮风骨的香港记者们仍在逆势中坚持着,等待媒体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