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我要告诫大家的是,不要报任何幻想”

2005年11月3日

海因里希•冯•皮埃尔是西门子公司监事会主席。他同时是德国政府对外投资问题专员以及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上周他在柏林举行的德中经济研讨会上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

https://p.dw.com/p/7OwY
海因里希•冯•皮埃尔图像来源: dpa

德国之声:你还能回忆起第一次到中国时的情景吗?

皮埃尔: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大约20年前。我们对面坐的中国人都穿着毛式制服。他们很少讲话。我们当时的感觉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我们说的是什么。我们也没有弄懂他们的想法。晚上我们还不得不喝许多烈性酒。但是20年后的今天,情况完全变了。

德国之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就在中国。这难道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皮埃尔:首先应当看到的是,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13亿中国人中已经有5亿人成为中产阶级。当然这同德国的中产阶层还无法相比。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国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每年中国培养的工程师就有40万人。在校大学生有150万人。的确,中国在环保方面的措施比较滞后。但是中国从政策上已经开始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环保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当然这方面的改变还需要时间。

德国之声:作为亚太委员会主席,你一定也希望能够帮助中型企业顺利地进入中国。就此你能提出一些什么建议吗?

皮埃尔:我建议他们同当地的工商会联系,首先了解一下自己产品的市场。或者采取最简单的办法,在德国大企业的带动下,比如作为汽车工业或化工工业的供应商前往中国。但是我要告诫大家的是,不要报任何幻想。中国市场并不那么简单。

德国之声: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个问题。有些中型企业在这方面有过经验教训。比如它们的产品被非法复制。那么企业怎么才能保护自己呢?

皮埃尔:在中国如何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个大问题。但是我们认为,中国政府正在朝这个方面努力,它利用一切机会强调遵守世贸规则,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成语就是:天高皇帝远。

德国之声: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的期待是不是有点过高了,是不是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皮埃尔:我并不认为存在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 看到了那里各种各样的机会。另一方面当然也看到了巨大的风险,以及诸如缺乏透明,官僚主义等等问题。我认为,德国经济界现在的举措完全是适度的。我一直坚持认为,不到中国发展,比起到中国发展来风险会更大。

德国之声:但是德国企业前往中国会不会使在德国的劳动岗位相应减少了呢?

皮埃尔:这到不一定。我认为,我们很难长期保留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但是我们也不能任凭我们国家向非工业化发展。我们不能将生产性的工作岗位随意拿出去。因为谁要是将生产都给了别人,最终也就放弃了发展。英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大家看到了,如果不重视生产,最终的结果将是什么。然而我们可以同中国进行合理的劳动分工。不仅同中国,还可以同其他中欧东欧国家进行劳动分工。一方面将高精尖技术工作保留在德国,同时在其他国家组织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德国之声:非工业化究竟有什么不好呢?

皮埃尔:生产给出去了产品的发展也就走出国门了。根据我个人和经济界的经验,产品和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在一起才能促进发展。将德国变成一个非生产性的国家是不成的。我们在中国也发现,不少优秀的工程师也不完全是仿制别人的产品,他们也在开发自己的专利。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目前全球都在抓教育,努力建立最好的教育体制。这也应当是德国新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德国之声:你认为德国新政府应当怎么做?

皮埃尔:我希望能将教育科研经费从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5%提高到3%。当然教育科研领域涉及了许多课题。但我们必须占领其中的一些最重要的领域。比如要大力促进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避免德国科研人员外流。这些都是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未来性科研领域。我还希望政府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卫生事业,包括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有非常好的科研队伍。我们必须将科研队伍组织起来,将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成产品,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创造新的劳动岗位。

德国之声:但是讲到促进就要有钱。现在政府提倡的是节约。提倡的是减少经费。这种状况你不感到担忧吗?

皮埃尔:我认为,我们必须节俭。德国政府预算缺少7百亿欧元。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才要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填窟窿挽救夕阳产业的做法,要面向未来产业。

德国之声:即将卸任的老德国政府也为德国工业的出口尽了很大努力。德国总理每年至少去中国一次。梅克尔什么时候去中国?

皮埃尔:施罗德不仅去了中国,他还去了印度和其他国家。他为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我希望,梅克尔和新的德国政府也能这样做。对此我很乐观。因为促进经济关系,以政治为经济活动护航早在科尔总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德国之声:德国经济界在亚洲地区非常活跃。去年12月26日发生了印度洋海啸。印度,印尼和斯里兰卡以及泰国都遭了灾。数十万人丧生。德国企业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你能不能讲讲德国企业都做了些什么。

皮埃尔:当时很多人都放假了。我恰好在董事会值班。我们马上在当地采取了救援行动。因为我们德国企业和我们西门子公司就在当地。我们帮助那里建立医院,恢复电力供应和饮用水供应。我们开展了募捐活动。我们不需要将捐款汇到哪个有名的救援组织去。我们可以直接采取救援行动。捐款的人可以欣慰地看到,在我们的帮助下不少孩子已经返回了学校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