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愿贸易战天长地久

文山 摘编
2018年10月16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说法,为何也适用于中美贸易战?中国的海外扩张,又能从当年英国的殖民史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周二的德语报刊评论版,关注了这些话题。

https://p.dw.com/p/36dWT
America First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K. Ohlenschläger

(德国之声中文网)苏黎世出版的《金融经济报》以"特朗普贸易战的赢家"为题,刊发由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罗斯(Daniel Gros)撰写的客席评论指出,美中之间的贸易战,会让双方经济都受损,但是,改变方向的贸易链,却会让一些其他国家受益。

"中美相争的大幕已经拉开,这会引发许多重大、不可预测的地缘政治后果。然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这并不一定是坏消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谚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

"随着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在美国市场上,欧洲企业相对就能获得对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在中国市场上,欧洲企业也会获得对美国企业的优势。中美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有可能被转移到欧洲、日本、其他亚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中。欧洲的获益将尤其显著,因为欧盟将继续是美国以及中国的最大外贸伙伴,而且欧洲企业往往是美国企业的最强劲对手。"

文章还认为,除了中美两国,剩余的其他所有经济体可能都会是这场贸易战的获益者。"美中两国很快就能体验到贸易战的严重后果:消费者以及企业都需要为进口产品付更多的钱。其中,美国蒙受的损失可能更大一些,因为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中有更高的农产品比重,而这很容易找到替代国。比如,中国可以从巴西进口大豆,支付的价钱却也没有高多少。而且,相比美国的关税,中国的反制措施相对温和,北京也不太可能对美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

"总而言之,中美贸易战会让中国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相比美国自己承受的损失,中国的损失要小得多。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国家则有足够的理由期盼中美贸易争端天长地久。"

Sri Lanka: Rama Setu Brücke zwischen Indien und Sri Lanka | Version von Ramayana aus Kangra (c.1850.)
描绘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在锡兰的绘画作品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 Co. Ltd

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评论,则将当前中国在全球的经济扩张与历史上的不列颠殖民帝国进行了对比。文章以"英国狮吼之时-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为题写道:

"当年东印度公司的老总们显然无法与如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们进行直接对比。但是,中国却可以从英国当年的海外行为中吸取一些重要的教训。而现在,中国在非洲、东南亚等地,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些泥潭。"

"仿佛有一种不受控制的力量,它将维护经济利益的动机变成不得以而为之的地缘政治行动,而且迟早会转变成军事干预行为。小一点的国家显然没有这种能力。只有大国、帝国,才有能力执行这种大规模的干预行动。当年的法国、丹麦、荷兰也经营有自己的东印度公司,但是却几乎没能踏出印度一步。"

文章接着指出,帝国扩张到极致,往往就是崩溃的开端,东印度公司最终也不得不把殖民地的掌控权交给了女王陛下政府。"中国这些年才刚刚开始在东南亚和非洲扩张,但是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北京急匆匆的扩张脚步已经遇到了第一批麻烦。从巴基斯坦到马来西亚,中国已经遇到了一系列挫折,在非洲的一些角落,对中国人行径的不满行径也有所体现。"

作者认为,中国实际上只是一个泥足巨人,短期内还无力真正控制印度洋等重要贸易通道上的关键地点。"现在,除了美国,谁都无法真正确保马六甲海峡、霍尔木茨海峡、亚丁湾的畅通。这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改变。而且,海上实力不仅仅要看硬件装备,行动组织能力也非常重要。后者需要许多年的海洋经验。"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1858年,东印度公司将权力移交给英国王室及政府时,在遥远的英格兰,一支'渔猎船队'满载着未婚女子起航,她们渴望富有魅力的未婚英国男子。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及教会都支持这样的航行,从而能够结束英国殖民者寻找当地女子'作伴'这一饱受谴责的行为。然而,英国女性的到来,也引起了种族主义、社会隔离的问题。这最终导致了大英帝国失去了印度。而如今,在非洲、巴基斯坦等地,中国人与当地人之间也在不断发生着暴力冲突。"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