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十字路口的三中全会

2024年7月15日

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的背景下,本周一在北京开始举行的中共20届三中全会不仅在中国国内引发关注。德语媒体也在提问:中国经济发展将何去何从?

https://p.dw.com/p/4iJKa
本周一开始的三中全会为期4天
本周一开始的三中全会为期4天图像来源: Tang Maika/HPIC/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出版的《新苏黎世报》发表题为“中国处在十字路口”的分析报道,介绍了周一在北京召开的中共20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中国面临的巨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20届中央委员会的近400名委员本周一在北京举行所谓的三中全会,讨论未来数年中国政策的重要方针路线。这是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

中国怎样才能成为头号科技大国?如何消除社会不公平?什么能重振低迷的经济?这些问题是这次为期4天的会议的重要议程。”

依照惯例,本届三中全会本应该去年秋季召开。报道援引专家推测,此次会议推迟到现在才举行,可能是因为高层对经济决策未能达成一致。文章接着写道:

“可现在迫切需要的恰恰是团结一致。因为中国正面对堆积如山的棘手问题,需要三中全会提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对中国经济是否有适应未来的能力,人们的信心跌至低谷。一季度经济增长5.2%的官方数字只是掩盖了问题的严重性。南部和东部越来越多的工厂倒闭,原因是内需不足。就业市场的形势愈发紧张,工资水平停滞甚至下滑。

人口红利应该怎样理解?

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公,中国掌权者本应从大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应对。但这难度很大,因为中国需要资金投资于新兴技术,以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的目标。

与此同时,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矛盾冲突造成了更多的紧张不安。许多外资企业由于担心形象受损而不愿与中国有瓜葛,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下滑。因此在本周的会议上要面对的问题是,中国从长远看是否还是一个不可小看的全球博弈者。”

作者回顾了中共历史上几次重要的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开放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习近平当政以来的这一推动作用的转变后写道:

“在这位强人的领导下,每一个政治决策和所有企业行为都要服从于马列主义意识形态,中共的控制高于一切。这意味着什么,从中国政府2021年给当时蒸蒸日上的科技企业套上紧箍咒、让成千上百万的工作岗位毁于一旦就可以看出。

对中共中央本周四将发布的会议闭幕公报,观察家们的期待是,这将不过是一份以笼统和理论性表述、而非具体措施为主的文件。专注中国研究的策纬咨询(Trivium China)公司的专家预计,文件将首先聚焦于‘政府的管控和维护国家安全’。”

全球化时代结束了吗?

经济数据不给力

在中共三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增幅4.7%,低于前两个季度;6月份的零售额也环比下降。《时代在线》(Zeit Online)就此联系到中国的整体经济形势写道: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受到房地产危机、消费萎缩和人口老化的困扰,此外还有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争端。有关经济数据发表的当天,中共领导层在北京开始举行三中全会。中共中央的这一每5年召开一次会议以往曾为该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做出确定方向的关键决策。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一再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描述了一种通过创造现代化的产业部门推动经济发展的尝试。在会议前夕,官媒也聚焦于政府将中国打造成一个高科技大国的努力。

在北京政府专注于经济发展的雄心之时,批评者指出,许多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忧虑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很多家庭在节约存钱,以备不时之需,这也抑制了消费。”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