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变化之中的家庭概念
2004年5月14日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举杯同庆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德国Sonnen一家人的居家场面:
Sonnen家很吵,小孩子哭、大孩子闹,积木散得遍地都是,锅碗瓢盆叮当作响。Niklas、Mark、 Elias、 Fabian四个孩子正为谁该布置餐桌而吵得不可开交,直到母亲Judith Sonnen闻声赶到,中止了这场争端。
35岁的Judith和丈夫Christoph养育着4个孩子、2只兔子、2只小鸟--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他们住在科隆附近的一幢小房子里,楼下住着祖父母,在他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一把手。
Judith说:“大约8年前,我就制定了这种家庭规划。我自己就出生于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兄弟姊妹共有四人。在我看来,一个没有孩子的家是空的。我们在物质上没有过高要求,也不注重度假、旅游、事业等虚幻的东西。有了孩子,就有了温暖和爱,当然,我们必须付出精力和时间,还要留给自己一定自由的空间。”
在如今的德国社会,象Sonnen家这样的例子实在少之又少。大约100年前,孩子是父母的医疗及养老保险,但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发展健全,家庭模式越来越走向小规模、多样化。非婚同居、同性恋伴侣领养子女、单身母亲,这些早已不是新鲜名词。
33岁的Susanne Westphal生活在一个所谓的“拼凑家庭”里--她与前任及现任男友各有一个孩子。虽然他们也时常在一起生活,却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寓。Susanne认为,这是一石二鸟的做法,自我发展和家庭温暖兼而有之。
Susanne说:“现代人生活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今天我们不会再为同一家公司工作二、三十多年,而是不断更换就职单位、甚至城市,夫妻也往往不能白头偕老,这些都为生活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现代社会越来越个体化,人们越来越强调自我。”
正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加强,德国人开始拒绝生孩子,省下时间及金钱留给自己享用。42岁的Susie Reinhardt是“没有孩子的女人生活”一书的作者,她坚信,丰满的人生不需要用儿女来填充。
Susie说:“我从没想过当母亲,事实上,我的许多人生计划都与生儿育女相冲突。比如说,我经常旅游,为一支摇滚乐队弹了6年吉它,出过4张唱片,经常举行巡回演出。现在我是一名自由记者,与一位男子已经有了12年的固定伴侣关系。但是,我们并不在一起生活,也不打算要小孩,因为我们都感觉自己目前的生活已经足够充实、足够丰富多彩了。”
但是,要事业不要孩子的做法毕竟不是完美无缺。很多德国人认为,拒绝孩子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多年以来,社会学博士Andreas Lange一直在研究德国家庭构成的变化及其后果。
Lange博士说:“孩子越来越少,家庭越来越小,老年化现象严重,社会发展出现了断层。最恶劣的后果是,养老保险、社会保险体制受到威胁,因为越来越多的老人要靠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养活。”
对此,Judith Sonnen认为:“社会应该给女性提供一种可能,使得她们能够同时顾全事业和子女。”法国在这方面似乎为德国做出了榜样:那里的幼儿园更多,全天候学校比比皆是,国家也为抚育子女提供一定的资助。Judith说:“如果德国也能这样的话,我将立刻重返我原先的工作岗位,做一名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