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假新闻与政治交流

Andreas Ross 法兰克福汇报
2018年12月24日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员Andreas Ross认为,这是“假新闻”时代所需要的:政治家们必须改变交流方式;公民们应该更耐心倾听。

https://p.dw.com/p/3Ab1R
USA Halbzeitwahlen 2018 | midterms | Eklat Jim Acosta, CNN & Donald Trump, Präsident
Fake News这个词与特朗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图像来源: Reuters/K. Lamarque

(德国之声中文网)"假新闻"现象之主要问题并非概念不清,而是事情本身。然而,它到底为何物?政治家们的谎言?调查不充分的新闻?愤怒公民们有选择的接受?敌意宣传?互联网上由"机器人"自主发出的消息?富于创意者杜撰的爆炸性新闻,以赚取广告收入,因为网民们乐于点击每一个荒唐的信息?或者,"假新闻"是人们自己不愿听的所有一切?

从根本上说,"假新闻"现象涉及的乃是信任危机,而这一危机,即使不存在混乱的分析,也已难克服。因为,在数字化"泥石流"冲击下,很多参与者失去了支点。然而,解开绳团,原该是第一步。乱象一片恰恰有利于原本就不在意真相的人们。

只要看一眼"假新闻"这一标签的历史,你就会认识到这一点。它的兴起得益于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战;它之模糊不清而成为战斗用语得益于胜选人特朗普。

在选战后期,外界得知,一批又一批脸书新闻在马其顿问世,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充斥其间:教宗方济各呼吁把票投给特朗普;一名与希拉里·克林顿结盟的联邦情报局探员被发现遇害身亡。它们与政治无啥关系:特朗普乃本年之故事,因此可以通过此类耸人听闻的消息挣钱,不需要出版社或电台电视台的"社交网络"帮了大忙。

80. Jahrestag Übertragung von Orson Welles' War of the Worlds
图像来源: DW

评论员们指责特朗普,明目张胆扭曲事实,开辟了"假新闻"疆域。而大多数传媒则大谬不然,坚信克林顿会赢得选举。特朗普大大利用了这一失误,宣称"传媒"才是撒谎者。自那时起,每一方都指控另一方,传播"假新闻"。对讨论而言,这是一种毒害。不仅是在美国。

当然,在政治中,欺瞒、撒谎和不信任,并不新鲜。新的地方在于经由网络的极端化。只需耍点小聪明,每个人都可赢得大量受众。不怀好意的玩家们也就利用了这一点。比如,俄罗斯:安安然然从远处通过假信息宣传战给西方民主制的驱动装置里掺砂。编程机器人是这一发展的组成部分,但绝非其终点。软件的学习能力愈强,与操控网上讨论方向的"假公民们"的战斗便愈困难。

同时,传统媒体也难以从企业角度对数字化做出恰当回答。越是同自身以及数字转型纠缠不休,众多编辑部便越难以为继:一方面,应利用新的网络参与手段,记者们的耳朵应更贴近公民;另一方面,媒体该捍卫自己的管理者角色,驾驭信息洪水。其它做法在一个分工社会里不会有意义。

然而,分工基于信赖,而很多公民已经不愿相信传媒,也不信任政界。政治交流危机所涉及的面也要广大得多,绝不止于呼吁机器人消息须注明、管理"社交媒体" 须强化、网络抵抗能力须增强。这个危机首先是自找的。要求"实话实说"的呼声不绝于耳。政治交流从来都被视为是一种艺术,能将复杂的实事内容包装在简明的信息里。不过,一旦要传达的是一个被迫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政府政策,这一手法便会很快捉襟见肘。

过去数年,政治家们有了新经验。在有关自贸或有关联合国移民公约的讨论中,"普通"公民们会问及仲裁性的细节或《人民习惯法》一类抽象方案。由于政党和议会也实行分工,因此,并非每个政治家都能对所有问题都提做出明确的回答。反过来,很多选民也只是从网上获得某种论点的碎片,而并不详细了解各条约内涵的机会和风险。而一旦双方均指控对方提供假信息("假新闻!"),则不再有真实可言。

其实,政界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有很多东西需要隐瞒。政界必须严肃对待公民,提供更多的解释,告诉人们:这个,我们实施了;那个,还没有。直言困难所在,虽与市场营销的简单做法相悖,但政治交流不是做洗衣粉广告。不过,有上下文的"实话实说"需要的确想了解实情的公民。这么多严肃态度还是需要的。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