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学生撰写校园“性骚扰报告”
2016年9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一份13000字的《沉默的铁狮--2016年北师大校园性骚扰调查纪实报告》近日受到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
报告作者是23岁的北师大中文系大三学生康宸玮。他花了4个月的时间对60个"确认发生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并尝试对事发频率、地点、动机和后果进行分析。这60个案例中,绝大多数性骚扰者为"确认或疑似校外人员",其它案例涉及"一名北师大副院长教授、三名北师大本校学生,其中包括一名东南亚籍留学生"。
报告中还绘制了一幅"2006-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性骚扰次数地域分布图"。
康宸玮向德国之声表示,围绕性骚扰有相关讨论,但对于现象存在的原因、现状和如何预防,缺乏足够的分析。
报告中也写道:" 当北师大的女生聊起被骚扰的事件时,她们最多的表情是困惑。不知道自己的经历有多严重,也不知道放过或追查对方哪种才算正确。"
报告写道,一名在电子楼自习时被骚扰过的女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没有再进入过电子楼;而另一名被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性骚扰的女生自那以后对所有穿格子衬衫的男性都感到厌恶。
唤醒公众意识
近年来,中国大学校园性骚扰事件逐渐引发媒体的关注。
据报道,2014年9月,256名高校师生签署了致中国教育部以及厦门大学校长的公开信。信中,他们呼吁公布今年6月曝光的一桩性骚扰案的调查结果。该案涉及一名被指诱奸女学生的历史系教授。
而在今年6月,南京大学一名女博士生向校方致信,要求建立校园性骚扰防治机制。此前,社交媒体上先后爆出多起该校性骚扰事件。
受害者的羞耻感
中国女权活动人士李婷婷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的文化将女性的性权利视为一种羞耻。"一位女性受害者告诉我,朋友们责怪她衣着不当,对性骚扰者构成了诱惑。中国是一个父权社会,女性受害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位于香港的女权活动人士洪理达表示:"在大多数案例中,受害者是女性,事件带来很大的羞耻感。家人也不希望消息传出去,因为他们觉得难堪。"
涉及教师的性骚扰案件
处理性骚扰案件10多年的律师李莹向德国之声表示,如果性骚扰者是教授,受害者公开此事的可能性更小。除了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受害者还担心遭到教授的报复。"很多教授利用学生对他们的仰慕和需要。作为教授,他们有权决定学生的成绩以及就业前景。这些学生通常不敢惹他们。"
法律不完善
律师李莹表示,尽管媒体的关注有所增加,但法律并未有多少改变。"对性骚扰者的惩治不够严厉。"
李莹说,多数案例中,性骚扰者只需要赔偿受害者几千块钱,就不再受到追究。"而受害者则觉得,为这样不合理的结果而牺牲自己的就业前景、与家人的关系、甚至未来的婚姻,是不值得的。"
此外,李莹表示,中国法律对性骚扰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的相关法律主要是在妇女权益的框架下。但性骚扰涉及的不单是妇女权益,而是一种基本人权。"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