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扩大外行业务-2006总开放能守时吗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12日

2月11日,中国宣布对四家外国银行开放中国内地非外企人民币对公业务。这是中国走向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步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有一个承诺,即在2006年对外国银行开放金融市场。我们在此回顾一下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在这方面迈出的步子。

https://p.dw.com/p/4fVk
法兰克福德意志银行图像来源: AP

2月11日,外电和中国个别媒体先后报导,中国宣布给了四家外资银行经营非外资企业人民币对公业务的权利。这四家银行是花旗,汇丰,东亚和瑞穗。首先批准这四家银行在上海试点。  截至2003年年末,共有11家外资银行提出开办非外资企业人民币对公业务申请。按照"先报先批原则,中国银监会最先批复了上述四家外资银行。

所谓“对公”,即针对中国非外资投资企业,不针对个人。非外资企业主要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类中资企业。不久,上述四家获准的外资银行将可接受这些企业的贷款申请或为其办理其他人民币业务。此前,在华外资银行仅获准向内地的境外人士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据汇丰银行发言人称,从获准到开办业务的过程一般在4个月左右。

深圳,尤其是上海浦东对外资银行开放后,一开始外资银行只能经营外汇业务。90年代中以后,有一批外资银行获准开展对外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比如,汇丰银行从1997年开始,香港东亚银行从1998年开始。

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在金融方面作出了两项承诺:加入后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同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

现在两年已满,稍微过了一点。但基本上还算守时。不管怎么说,审批第一批银行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是说得通的。那么,5年之内,即2006年11月为限,全面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对外开放金融体系方面一步步地向前走着。让我们在此大体上回顾一下:

2002年6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从7月1日开始,外国基金和外籍交易员可以正式启动在中国的业务。

2002年10月16日,中国证监会首次给含外国股份的基金管理公司颁发了许可证,即德国安联保险公司跟中国国泰君安公司合建的基金公司。设在上海。

2002年12月初,中国宣布将允许外国银行、基金机构和保险公司等购买A股,进入人民币股票市场。

2003年2月24日,德意志银行宣布获得了在中国开展在线银行业务的许可。在线业务只能针对企业客户。

2003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首批批准瑞士银行UBS和日本野村证券公司可以以人民币为价值单位的证券。

2003年7月10日,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宣布,该公司作为首家外国再保险公司,获得了中国的营业许可。

2003年9月8日,德意志银行宣布获准进入中国国内证券市场,进行A股交易业务,允许进行额度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股票投资。至此,获准进入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外国金融机构已有:摩根士丹利,花旗,瑞士UBS,野村证券,美国高盛公司和英国汇丰。中国证监会规定,一家中国企业的外国控股总额不得超过20%。

2003年10月20日,外国投资者可以在上海和深圳股市用人民币购买A股。

2003年12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外国银行的业务范围将扩大到中国公司;外国金融机构将可在13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增加了4个城市。中国政府把这称为“历史性的进展”。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中国金融系统(银行,证券,保险)的对外开放在中国加入世贸半年后开始行动,在2003年加快了步伐。毕竟时间近了。

从现在到2006年11月,大约还有32个月。时间实际上是很紧的。关键是,中国自己的银行在二年,顶多三年之内必须先健康起来。这可就不容易了。西方专家估计,中国金融系统健康化,,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三年后,能做到“小(健)康”就不错。中国现在给两大银行再次注了巨资,就是为此做准备的。然而,中国能守时吗?

与此相关的,还有人民币汇率的问题。2006年11月之前,人民币汇率应该不会仍然是现状。到那时应该走到哪一步,恐怕也要跟金融的整个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考虑。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