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馬英九就任兩年,兩岸政策最突出

2010年5月19日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以接近6成選票的支持,就任台灣總統。當年7月4日起實施的兩岸周末直航包機,是馬英九兌現的第一項政見,標示了兩岸政策是馬英九政府施政的主軸。希望藉由兩岸關係的改善,不只化解兩岸政治上的緊張對立,還能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更開展台灣國際活動空間。馬英九總統日前表示,將繼續爭取美國向台灣出售F16戰鬥機,但決不尋求同中國展開軍備競賽。

https://p.dw.com/p/NRZz
馬英九2008年5月21日在記者會上圖片來源: AP

馬英九政府上台之後,改善兩岸關係是首要之務,兩岸從中斷10年的對話交流到重啟談判,在海基海協兩會模式下進行了四次會談,兩岸的經濟交流進入前所未有的開放。洽簽兩岸經濟協議(ECFA),更被列為6月第五次兩岸江陳會的重要任務。馬英九表示,簽署ECFA後,不僅可以因應大陸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區對台灣經貿的衝擊,而且如果兩岸更加和平,相信中國大陸撤除對台飛彈的壓力會升高。

台灣學者也認為,馬政府化解了台灣是麻煩製造者的疑慮,開展了區域政治和平的能量與氣候。空中大學李允傑教授表示:"簽訂ECFA與促統沒有必然關係,倒是兩岸和平發展期會拉長。就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如果兩邊世仇敵對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就代表要用經濟合作取代軍事對抗。"

在加強兩岸交流的同時,馬政府持續推動"活路外交",目的是兩岸不互挖邦交國,避免將有限的資源,浪費在無謂的邦交國爭奪戰。去年,台灣首度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世界衞生大會(WHA);今年5月,台灣再度以"中華台北"名義與會,被馬政府視為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的一大突破。

然而,台灣在野的民進黨認為,表面上北京釋出善意,但還是不斷在國際上打壓台灣。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馬總統說外交很順利,哪裡有順利。台灣想加入許多非政府組織,北京還是杯葛,更不要說正式國際組織。第二,台灣參加的時候,為什麼要改成中國的台灣。這都讓台灣社會很反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建議馬英九總統應該在國家主權上停止繼續傾中,綠營方面也將在520馬總統就職兩周年走上街頭反對兩岸經濟協議(ECFA)。隨著6月簽署兩岸經濟協議的時間表逐漸逼近,可以預期會引起一連串的政治效應。

台灣希望洽簽ECFA之後,大陸不會阻擋台灣和其他經貿夥伴談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可以開啟"連結亞太、佈局全球"的國際經濟戰略。學者認為,在兩岸互動良好的情況下,大陸或許在作法上會更有彈性。然而,若情勢發展不如預期,再加上ECFA對台灣固然有好處,但對某些產業也會有衝擊,如果馬政府未能有效因應,創造之前所聲稱的ECFA效益,年底5都選舉,將成為馬英九兩岸政策路線的一大考驗。

作者:尼爾(台北 )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