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進行理性的合作外,沒有別的選擇
2006年5月11日「中國和印度不僅在努力建設現代化的強大經濟,也要參與世界政治生活。中國的經濟雖然繁榮,但北京必須爭取自己在國家和社會領域進行的改革獲得國際承認。印度的經濟雖然落後於中國,但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在政治上和價值觀上更接近西方。中國完全承認印度在與外界交往中佔有的這一優勢,同樣中國也注意到,印度的經濟和投資發展勢頭比中國更為有序、更為經久,印度的服務業在經濟上佔有更大份量,銀行的『爛帳』也少。過去幾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趕了上來,越來越多的西方投資者把目光轉向印度。
但中國的專家們堅信,印度不會再次與中國對抗。無論經濟上或政治上,新德里都不會採取這一立場。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印度也想取得這一地位,為此需要中國的一票,北京至少口頭上已作出了承諾。」
中印崛起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地圖
德國金融時報駐華盛頓記者克勞在該報發表文章說,西方歷史上就習慣於通過經濟和貿易實力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但中國和印度的興起改變了世界經濟和政治地圖,意味著西方在世界佔有的主導地位走向結束。在評述中印兩國崛起與西方的關係時,文章寫道:
「這種權力平衡的新調整發生在歐美狀況不佳的時刻,對我們西方人不利。歐盟正忙於應對經濟增長不力和歐盟憲法危機,美國在伊拉克遭受了持久巨大的信譽損失。如果印度和中國在崛起過程中沒有強烈的內政緊張局勢或經濟危機,二十至三十年內,美國將失去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的頭銜。除日本外,世界主要經濟大國集中在西方的時代現在已過去了。
五百年來,歐洲人及其文化分支機構佔領並控制了世界大片地區,改變了那裡的文化。但現在新的國家登上了舞台,它們是未來的超級大國,其文化、語言和對自我的認識都並非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傳統。西方國家、特別傾向於自我欣賞的傲慢美國必須學會把經濟上持續取得成就與政治上的謙虛結合起來。對於美國來說,建立全球法制體系,使體系中的超越國家的機構能有力地約束新時代的強國,才是未雨綢繆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