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關於德國式防疫: 哪些說法不可全信?

Elizabeth Schumacher
2020年4月8日

不少外國媒體驚嘆於德國新冠疫情中的低死亡率,但有一些說法其實存在理解或引述的錯誤。

https://p.dw.com/p/3adIL
Bonn Altstadt Kirschblüten
單人出行看櫻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Meissn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截至4月7日,德國報告有約105000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根據美國和德國疾病管控專家得出的數字,德國的新冠病死率約在1.5%。這明顯低於歐盟成員國西班牙(9.5%)和義大利(12%)。這一差別引起了英語媒體的廣泛關注。多家英美大報對德國處理危機多有褒獎。不過,並非所有的媒體描述都切合實際情況。


說法一:德國的測試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包括輕微及無症狀個人也接受檢測

實際情況是,德國衞生部稱每周測試30萬人,而該國有8200萬人口。目前已進行的測試數遠高於義大利。但儘管如此,要讓所有國民都接受測試,將需要3年時間。

此外,比較各國的測試率也很困難,因為像美國並沒有全國各地測試數量的中央登記體系。而德國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還批評德國對無症狀者進行測試,擔心這會導致測試劑的缺乏。

 

說法二:德國據稱在考慮向康復者頒發"免疫證",以便其能自由外出

實際情況是,這一說法的出處似乎是一位科學家提議進行一項研究,但卻被媒體錯誤地轉述。

德國科學家目前正在努力研製一種測試劑,能夠判斷一個康復者是否有了免疫的抗體。不過,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還無法衡量這種免疫力的時長和免疫效力。有的說可免疫數周,有的說可免疫一年。因此,所謂頒發"免疫證"也就無從談起。


說法三:德國死亡率低,是因為更好的規劃和極佳的醫療體系

實際情況是,德國的公共醫療體系的確行之有效,目前為止能夠應付這場風暴。不夠,與許多國家一樣,呼吸科和重症醫護人員都處於嚴重的超負荷工作狀態,並且存在防護用品不足的風險。德國醫院數量充分,但醫護人員數量長期處於低水準,如今部分醫學生也在負荷最重的醫院幫忙。

而在規劃方面,德國開始實施隔離措施比法國、奧地利、西班牙等一些歐盟成員國晚了一周多。

應該說,德國目前的低死亡率有一些其它的因素。比如德國政府的聯邦制體系。這意味著,在16個聯邦州有數百名衞生官員負責疫情的應對,而不是單由國家衞生部來作出中央決策。


說法四:美國政府試圖竊取德國的疫苗

實際情況是,《星期日世界報》曾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試圖收買圖賓根生物醫藥企業CureVac。報導引述匿名消息源稱,華盛頓願意出一大筆錢讓該公司研發一種"僅供美國使用"的疫苗。

實際上,無論是美國駐德國大使還是德國衞生部長以及CureVac公司本身都予以否認。而且,後者也僅僅是十多家正在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德國企業之一而已。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現在都在這方面努力嘗試。


說法五:德國死亡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德國人立刻遵守了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則

實際情況是,這一在社群網站流傳的說法,或許更多是出於對典型德國人的刻板印象。

當德國總理梅克爾3月18日首次提議德國人盡量待在家裡時,許多社群網站用戶都對此大聲抱怨。當時正是天氣晴好,仍有不少人在戶外結伴而行。即便後來關閉了飯店、實施了戶外結伴不超過二人(同住的家人除外)、違者罰款的嚴格規定,仍有些人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