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鑑定稀土礦石的「指紋法」

2010年5月7日

德國研究人員試圖阻斷剛果反抗武裝的資金來源。他們發明了一種"指紋"法。用這種方法能夠鑑定剛果稀土礦石的來源。而剛果今後必須註明其稀土礦石的產地。

https://p.dw.com/p/NIzR
圖片來源: DW

剛果稀土礦產豐富

在剛果東部山區,一群男人在很深的岩石縫隙裡挖掘著稀土礦石:鈳鉭鐵礦石、錫礦石及鎢礦石。製造計算機和手機所需要的金屬鉭、鈳,以及鋅和鎢等都是從此類礦石中提煉的。德國地質學家奈爾(Uwe Naeher)也在尋找這些礦物。在白色石英岩裡出現了黑色條帶狀物質。奈爾解釋說,這些黑色物質便是鎢礦。

山坡很陡,爬起來很吃力。奈爾為德國聯邦地質科學及原料研究所工作。而他是帶著探險性質的使命來到剛果的。他到各個稀土礦山,將採集到的稀土礦標本帶回德國。該研究所發明了一種所謂的礦石"指紋鑑定法",用來檢測稀土礦石的來源。科研人員只需要幾塊指頭肚大小的礦石便可確定該礦石的產地。

但麻煩在於,這些礦石被運到盧安達邊境後先沖洗,然後與產地不同的礦石混合,最後裝入一個大容器中出口。這樣,人們就無法鑑定礦石的準確來源了。

礦石貿易利潤豐厚

為了爭奪礦山的控制權,剛果各武裝派別進行了長達15年的內戰。內戰結束後,部分稀土礦山仍控制在剛果的一些武裝派別的手中。礦石貿易給他們帶來的利益頗為豐厚。據人權組織Enough的估算,這些反抗武裝每年可從中獲利兩億兩千五百萬美元。該人權組織在全球發動了一場宣傳攻勢,要求像諾基亞或者蘋果這樣的電子產品公司做出保證,不使用"血腥礦石"。許多跨國公司因此停止從剛果進口稀土礦石,包括來自德國的世界最大的開采及礦石加工公司施塔克(H.C. Starck)。但德國高科技工業及軍工業依賴這些礦物,因此許多公司改從盧安達進口礦石。但這不能保證礦石的來源,因為盧安達出口的鈳鉭鐵礦部分來自剛果。這些礦石被偷運進盧安達,然後貼上盧安達礦石的標籤。

德國高科技的標籤

德國總理梅克爾早在2007年的八國集團峰會上就宣佈,德國要制定能夠甄別剛果礦石產地的法規。奈爾解釋說:"甄別法規是為了促使電子產品公司只購買標明產地的礦石,拒絕購買來路不明的礦石。我們準備先搞幾個試點,然後擴展到大湖周圍的其它國家去,比如烏干達、盧安達、布隆迪及坦桑尼亞。這些都是剛果礦石運輸的必經國家。如果能夠表明礦石的來路,那麼反抗武裝及貪官污吏便無法從礦石的貿易中獲利了。"

至2012年,德國的礦石甄別項目將耗費納稅人三千兩百萬歐元的稅款。這對德國工業的形象當然是件好事,但對剛果人也是好事嗎?全球反"血腥礦石"的宣傳給剛果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自礦石加工公司不再購買剛果的礦石後,剛果政府就收不到出口稅了。內戰將剛果打的千瘡百孔。而戰爭停止後,建設資金的來源現在又被堵塞。這對剛果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從長遠來看,推行礦石鑑別項目也對剛果的礦石正常出口有利。但從短期效果來看,這一項目無非只給電子工業的臉上貼了金-他們是要德國消費者相信,他買的手機裡面沒有戰爭的血腥。

作者:Simone Schlindwein/ 王雪丁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