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10809 Fair Trade Krise

2009年8月16日

在西方工業國家商店裡出售的所謂"公平貿易商品",主要是指那些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農產品或手工藝品。這些商品之所以被稱為"公平貿易商品"首先要做到在生產環節中不破壞環境同時不使用童工。 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這類商品的價格都比一般商品的價格高。那麼在全球陷入經濟危機時期,這種商品是不是少有人問津呢?

https://p.dw.com/p/J89c
英國桑德林漢姆皇家宮殿提供的「公平貿易」小餅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其實不然。根據一項行業調查,在德國,去年這類商品的銷售量甚至上升了40%。本台記者Nadine Wojcik到市場上,就哪些公平貿易商品在經濟危機時期仍然留於不敗之地做了一番調查。

"咖啡,大米,卡巴可可。"

"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的咖啡或者手工業藝製品。"

"咖啡,茶葉,巧克力。"

儘管遇到了經濟危機,德國消費者購買那些帶有蘭綠印章的公平貿易商品的熱情仍然不減,而且購物熱情還超過了去年。公平貿易論壇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公平貿易產品中最傳統的商品-咖啡的銷量增加了13%。果汁的銷量甚至增加了80%。

"報告中一個令人高興的結論是,各階層老百姓都增強了購買公平貿易商品的意識。而且現在仍有很大比例的老百姓雖然支持銷售公平貿易商品,卻從來沒有購買過這類商品。這也表明,我們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可以開發。"

說話的是公平貿易協會主席漢斯‧克里斯蒂安‧比爾。民意測驗顯示,44%的德國老百姓起碼購買過一次公平貿易商品。消費者對購買這種商品的意義都有一定的認識。

"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這種商品不是童工生產的。"

"我希望能夠幫助小農經濟得到發展。"

統計顯示,經濟危機迄今並沒有對北半球發達國家居民購買公平貿易商品造成影響,這對於南半球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來說是個極大的幫助和支持。

"在經濟危機之前,全球每兩個飢餓人口中,已有一人是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經濟危機給我們在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夥伴增加了巨大壓力,因為食品價格、燃料價格和肥料價格都明顯地上漲了。而且他們很難為農業耕種的先期投資獲得貸款。農業發展補貼也在不斷地減少。"

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小農來說,目前的關鍵是,他們在發達工業國家出售的產品,價格不要下跌。正是由於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沒有減少這方面的需求,因此這些產品的價格現在仍然能夠保持穩定。比爾指出,公平貿易商品的市場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比如國家可以大量採購這類商品。大公司可以作為客戶採購這類商品。還比如可以在火車上出售公平貿易咖啡。我們需要大力幫助南半球的貿易夥伴,並促進北半球在這方面的訊息流通工作。我們也希望得到新的德國聯邦政府的幫助。"

公平貿易在紡織品方面也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據統計,現在公平貿易紡織品銷售,還只佔這類商品銷售總額的百分之十七。

作者:Nadine Wojcik/石濤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