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邊境線上的掙扎—伊多美尼紀實

楊光(發自伊多美尼)2016年3月29日

2015年夏天以前,伊多美尼還只是希臘的一個默默無名的邊境小鎮。在難民前往歐洲的「巴爾幹路線」上,伊鎮是希臘通往馬其頓的重要門戶,因而成為本次歐洲難民危機的熱詞。希馬邊境狀況如何?DW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https://p.dw.com/p/1ILAK
Griechenland Flüchtlinge bei Idomeni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Isakovic

(德國之聲中文網)早春三月,伊多美尼(Idomeni)路邊的樹上已星星點點開出不知名的小花。儘管豔陽高照,但勁風的吹拂仍讓人頗感寒涼。此處大片平原襯托著連綿的遠山,安靜而閒逸,彷彿與一般的希臘小鎮無異。只是高速路邊偶爾走過的幾個西亞或北非臉孔,隱隱透露出這個地方的不同尋常之處。靠近馬其頓邊境的地方,車流和人流突然密集起來,初看乍以為來到了某個市鎮,然而並沒見到房屋;稀稀拉拉的些許帳篷,在遠處連成密集的一片:已到了伊多美尼二號難民營。

Griechenland Idomeni Flüchtlingscamp
伊多美尼第二難民營圖片來源: DW/Y. Guang

此地非吾願

對於外人的到來,難民早已見慣不怪。這裡每天都有許多新人到來--尋求庇護的,或是提供幫助的。當有新車過來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地聚集過來--因為他們知道,也許是幫助他們的人來了,正是獲取物資的好機會。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從家鄉到這裡,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拋開飲食方面的因素,長途跋涉以及氣候變化也令他們確實需要物質支持。

Griechenland Idomeni Flüchtlingscamp
圖片來源: DW/Y. Guang

住宿條件不能不算簡陋。靠近希臘馬其頓邊境的地方架設了幾間較大型的帳篷,但為數不多。尤其在馬其頓邊境關閉之 後,滯留本地的難民數量激增,更多的是依靠普通露營所使用的小型帳篷,一般一家5、6口人共住一頂。整個營地一共只有兩排簡易移動廁所,垃圾堆填區和帳篷區沒有明顯區分;地面坑窪處有積水,孩童就在附近玩耍。這樣的衞生狀況加上高密度的人口聚集,一旦爆發大規模疫情,後果將不堪設想。這裡的營地還提供醫療、衞生、飲用水設施和兒童及家庭庇護站,每天發放兩次非肉類食物。淋浴設施沒有熱水供應,攝氏7到12度的氣溫對於冷水澡來說還是過於寒冷。不知洗沒洗過的衣服掛在鐵絲網上,樹的枝丫上,或晾曬在帳篷上,組成形形色色的"萬國旗 "。德國電視一台等幾家歐洲知名媒體在路邊設置了簡易的駐點,隨時發布當地最新動態。

當地的這些設施顯然只是臨時安置點,沒有人預見到這裡將成為這麼多人的長久滯留地--目前的情況既出乎雅典政府的意料之外,也非遷徙至此的難民所願。按照常規的難民遷徙路線,他們只會在這裡停留4到5天。現在邊境關閉之後,大家心裡都沒底了。希馬邊境上多了一圈又一圈的螺旋形刀刺網,閃著冷豔的寒光。困惑的難民們在帳篷、水泥牆等一切可能的地方噴上"開放邊境"的字樣,期待著"柳暗花明"的轉折。

Griechenland Idomeni Flüchtlingscamp
希臘馬其頓邊境的鐵絲網圖片來源: DW/Y. Guang

公民在行動

除了希臘政府以外,公民自發組織的援助行動也在這次難民危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非營利組織(NGO)"無國界醫生"為營地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紅十字會"與希臘政府合作,向難民發放免費食物,並開設多語種呼叫中心,為難民提供避難與法律援助訊息。一間叫"繽紛開放廚房(COLORS Open Kitchen)"的NGO因應伊多美尼的需求於2015年12月15號在希臘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成立,完全由捐款及志願者進行營運,每天為伊多美尼難民營提供2000到2500份食物;類似的NGO在去年夏秋以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普通希臘市民,在空餘時間,尤其是周末,自發開車運送各類物資到邊境附近的"熱點",並主動協助物資倉儲、伙食準備等工作。

Griechenland Idomeni Flüchtlingscamp
希臘本地誌願者圖片來源: DW/Y. Guang

儘管如此,由於較強的機動性和自發性,這些NGO的合作缺乏統一部署,有時稍顯混亂。"我們確實也沒有辦法做計劃,因為這裡的情況每天都不一樣,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會過來多少人--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家NGO的志願者告訴記者:"參與支援最好的辦法是和我們先聯繫,因為我們比較瞭解情況,知道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幾家不同的NGO也有合作,避免重複工作。"

與數量龐大的難民群體相比,工作人員的人數稍顯不足。對於難民的協助,NGO的志願者卻需要小心應對,以免出現爭搶物品的情況出現,避免衝突。

Griechenland Idomeni Flüchtlingscamp
志願者組成人鏈將新到物品運送到儲存物資的貨櫃仓庫圖片來源: DW/Y. Guang

邊境眾生相

在難民營地裡,兒童隨處可見。他們似乎是受影響最小的一群,永遠那麼快快樂樂。一隊志願者來到營地,帶來了幾瓶泡泡液,朝小朋友們吹起了肥皂泡。小孩子們立即圍上去,興奮地追趕著,開心地大叫大跳。一個小朋友從胸前的口袋掏出一小疊撲克牌,拉著志願者玩起了游戲。由於語言不通,幾盤下來,志願者們還是沒弄清楚游戲的玩法到底是什麼。不過不要緊,重點是游戲的過程中有互動和歡樂。小心翼翼地收好撲克牌後,小朋友又從口袋裡摸出一個小本子和一截鉛筆頭,讓志願者在上面用他看不懂的文字寫下他的名字:他叫塞夫,他們幾個小夥伴都是頂要好頂要好的朋友。旁邊幾個小女孩躲在一旁嗤嗤笑,懂阿拉伯語的人翻譯出小女孩的話:"你們很漂亮,這個、這個和這個姊姊很漂亮!"小朋友們笑嘻嘻地圍著志願者們看了又看,一一介紹了自己的名字,又問了志願者們的名字,還要和志願者們拍合照;都拍完之後,才跑到別的地方去玩耍。另外還有一些小孩不肯走開,要留下來和志願者們一起幫忙。

Griechenland Idomeni Flüchtlingscamp
即便是在難民營裡,孩子們也依然需要游戲圖片來源: DW/Y. Guang

來自伊拉克的A.今年16歲,在家鄉有上學。他的英文還算流利,他說是因為他爸爸當了五年英語教師。他和他19歲的小夥伴都是雅茲迪人(Yesiden),正是"伊斯蘭國"的屠殺目標。他說,如果情況還這樣繼續的話,他就不打算回去了,因為那裡只有死路一條。被問及嚮往的目的地時,他毫不猶豫地說是德國:"那幾乎是我們雅茲迪人的第二故鄉"。

K.來自敘利亞,約一個月前從敘利亞逃到土耳其,乘船到希臘海島上,幾經輾轉,一路北上來到了希臘和馬其頓的邊境,已在伊多美尼滯留了將近一個月。他想前往的國家是法國,因為他以前的職業是法語教師;如果不成的話,他認為德國也不錯。他強調,他在國內本來有很舒適的生活,是戰爭改變了一切--他對他原本的生活很滿意。如果可以的話,他願意留在家--他之所以出走,不是為了這裡的食物,而是因為沒有其他路可走。

正在這時,旁邊一個帳篷裡鑽出兩個小夥子,不知從哪裡找了一面德國國旗出來,朝著志願者揮舞,嘴裡叫喊著:"德國!德國!"在空曠的荒野裡,呼喊聲顯得有些飄渺。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