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遭國際鳥盟除名  中華鳥會: 政治妨礙保育

張慈
2020年9月16日

台灣保育團體「中華鳥會」受訪表示,從去年起就屢被國際鳥盟刁難,雖然盡力溝通,卻仍在9月15日被片面通知除名。

https://p.dw.com/p/3iYF3
Bangladesch Vögel Star auf einem Ast
鳥兒知道自己的權益會因國家不同而改變嗎?圖片來源: DW/M.M. Rahman

(德國之聲中文網) 保育記錄良好的台灣「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被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要求簽署政治性文件,拒絕後遭除名。

中華鳥會副秘書長呂翊維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表示,5月6日中華鳥會收到國際鳥會發函文件,要求中華鳥會簽署承諾不促進或倡導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及台灣脫離中國獨立。中華鳥會在臉書聲明中披露,作為一個野鳥保育的非政府組織,從未就任何此類議題表達過立場,該會認為簽署這樣的文件相當不合適,因此拒絕簽署。聲明說:「中華鳥會不是政治推手,我們是保育組織! 」

然而,在中華鳥會表態拒絕簽署之後,國際鳥盟便以此為由,在9月7日,於線上會議當面直接宣佈解除與中華鳥盟夥伴關係。此外,國際鳥盟也告知中華鳥會,未來將不參與任何由台灣政府主辦或部份資助的任何活動,也不允許中華鳥會在任何刊物甚至網頁上使用國際鳥會的標誌。

來不及開會就被除名

除了政治文件以外,國際鳥盟也從2019年底開始要求中華鳥會更改中文名稱。2020年4月在與中華鳥會線上開會時,還強調這個要求與政治無關。然而,之後又稱中華鳥會的名稱會影響國際鳥會經營夥伴關係。呂翊維批評國際鳥盟態度多變: 「一開始跟我們說跟政治無關,但是之後又私下承認,其實他們的主要目的不是希望我們改名,而是希望我們主動退出國際鳥盟。」

呂翊維說,由於台灣在亞洲的鳥類保育工作成績亮眼,中華鳥會也十分重視與其他國家會員的夥伴關係,因此即便受到更名壓力,也無意退出組織,希望找出迴旋空間。

呂翊維舉例,中華鳥會從1996年加入國際鳥盟至今,已經三度配合國際鳥盟要求更改英文名稱。原本中華鳥會加入時的名稱有中華民國縮寫ROC,之後應要求改為Chinese、改為台灣,又在2018年應組織要求改回Chinese Wild Bird Federation。

因此中華鳥會去年接到要求之後,安排在4月理監事會議和6月常務理事會議討論更名事宜。也曾經告知國際鳥盟將在9月19日集結台灣21個會員團體,在會員代表大會上討論更名事宜,但是國際鳥盟全球理事會卻搶在9月7日宣佈將之除名。中華鳥會當下表達抗議並追問原因,國際鳥盟解釋稱,中華鳥會名稱為國際鳥盟在夥伴關係的經營上形成風險,並譴責中華鳥會不配合改名、也不簽署政治文件。

對此,呂翊維批評道: 「所謂『風險』是什麼國際鳥盟從未講明,再加上一開始只說是名稱問題,後來又多出(政治性)文件,讓人感到只是要把我們逼到絕境。」至於媒體普遍懷疑中國施壓,呂翊維則表示沒有具體證據,不願多做猜測。

中華鳥會也在聲明中批評,「將重要的成員從夥伴關係中除名,對於保育工作,特別是亞洲地區的野鳥保育蒙上一層陰影。而這似乎也成為了政治妨礙良好保育工作的例子。」

Bangladesch Zugvögel in Tanguar Haor in der Provinz Sunamganj
圖片來源: DW/M.M. Rahman

台灣外交部嚴厲譴責

9月15日當天,台灣外交部表示,對北京政府把對台灣的打壓擴大到毫無政治意涵的生態保護活動領域提出嚴厲譴責,對國際鳥盟全球理事會配合北京逼迫中華鳥會做政治表態的做法深表遺憾和不滿。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外交部將要求其駐英代表處向總部設在劍橋的國際鳥盟正式表達台灣方面的嚴正關切和抗議。

德國之聲試圖與國際鳥盟聯繫,尚未取得回應。

台灣「中華野鳥學會」成立於1988年,由台灣各縣市21個地方鳥會及生態保育團體組成。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保育組織,與包括香港觀鳥會在內的100多個非政府組織保持夥伴關係。由於中國並無顯著鳥會,中國內地的鳥類保育項目通過香港觀鳥會進行。過去,候鳥保育也仰賴與台灣共同合作。

自從蔡英文總統上任以後,兩岸關係急速惡化,近日解放軍在台海地區活動頻繁。與此同時,美國高官陸續訪台,繼衞生部長阿札(Alex Azar)之後,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也預計9月17日訪問台灣,再創美國官員訪台層級記錄,料將引發中國不滿。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