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遠離非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http://www.dw-world.de2005年10月12日

北非發生的非洲難民慘案不過是冰山的一角。有人提出,應該制定適宜的政策允許非洲難民進入歐洲謀生。

https://p.dw.com/p/7IRr
走的出非洲,卻走不進歐洲圖片來源: AP

西班牙與摩洛哥兩國邊界發生的非洲難民的慘劇對歐洲來說無論如何都不是光彩的,歐洲國家卻選擇了沉默,只有一些人權組織在譴責。歐洲人在問:「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如此簡單地爬過籬笆來到歐洲,那我們又該去哪裡?」

歐洲人總是在承諾,根本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歐洲壁壘」。但是一道巨大而無形的壁壘卻早就樹立在歐洲的邊界。那些絕望的非洲難民想盡一切辦法試圖登上歐洲大陸,目的只是為了實現他們想像中的富裕生活,並在經濟上支持留在非洲的家人。但是歐洲把他們和他們的尊嚴一同帶回撒哈拉,並拋棄在這片廣闊無人的大漠。

政治難民或者經濟難民?

人民輕蔑地叫他們「經濟難民」。似乎逃避政治迫害比因為貧困離開家園要高一等。但實際上,那些難民大多持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政治難民又是經濟難民。經濟難民常常要背上如此的羞辱,歐洲人會認為他們來了只是想掏歐洲的兜兒,在歐洲發橫財。這看起來似乎只是為了拒絕非洲難民找出來的藉口。當鐵幕被升起的時候,歐洲人曾經歡慶著邀請別人進入金色絢爛的西方。但是那一天已經走遠了。

如今西方已經不再是像非洲人想像的那樣耀眼。但是這只是相對的,即便是西方的貧困對非洲人來說也算得上是富裕了。現在要面對的是,歐洲是不是還可以對非洲難民的問題置之不理。

被阻擋的難民

利比亞是冒險游過地中海抵達歐洲的港口,摩洛哥是翻越籬笆跳進歐洲的要塞。兩個國家被看成是遠離非洲走進歐洲的跳板。德國前內務部長席利曾經在參觀了兩國設立的難民營之後提出,最好建成監獄式管理的難民營。此後則從摩洛哥的難民營爆出難民被百般折磨的醜聞。

歐洲的聰明人都知道,解決問題要治標又治本。問題的源頭當年就是非洲本身。但是歐洲人似乎忘記了,他們曾經也因為飢餓和貧困遠走美國。同樣的,歐洲人也應該制定適宜的標準允許非洲人來歐洲謀求生計。用不著緊張,非洲人是搶不了歐洲人的飯碗的,他們當中少有真正的專業人才。但是也許有一天,他們也會成為納稅人。

Peter Phili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