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路透:中國AI企業降產品性能 確保台積電接單

2024年6月5日

多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公司正在設計性能較低的處理器,以確保在當前美國重重限制下,仍可交由台積電生產。

https://p.dw.com/p/4geMk
消息人士稱,中國企業為了確保台積電能接單,於是設計性能降級的產品。(資料照)
消息人士稱,中國企業為了確保台積電能接單,於是設計性能降級的產品。(資料照)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CFOTO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路透社週三(6月5日)的獨家報導,4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AI晶片公司沐曦(MetaX)和燧原科技(Enflame)為了在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之下仍能向台積電(TSMC)訂購產品,因此曾在2023年底向台積電提交性能降級的晶片設計。這些公司過去曾宣稱其晶片可與英偉達(Nvidia,又稱輝達)的圖形處理器(GPU)相媲美。

美國政府近年來為了防堵中國解放軍在人工智慧和超級運算方面取得突破,對英偉達等跨國科技大廠推出的高端處理器以及晶片製造設備實施一系列的出口管制。這些限制也阻止了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台積電及其他海外晶片製造商接受訂單生產這些產品。

2位消息人士表示,沐曦開發了一款名為C280的降級產品,並稱該公司最先進的圖形處理器C500在中國境內的庫存已經在今年早前售罄。

消息人士稱,美國去年10月實施的新一波出口管制,暴露出中國的高階晶片產能受到限制的程度,也顯示了中國的AI晶片設計廠商對台積電的依賴。

針對路透報導,沐曦與燧原科技均未回應;台積電則拒絕對個別客戶發表評論,僅表示該公司正與客戶合作,確保相關方均遵守與其營運相關的司法管轄。

兩家中國新創企業曾稱自家設計產品媲美英偉達。圖為英偉達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的辦公室。(資料照)
兩家中國新創企業曾稱自家設計產品媲美英偉達。圖為英偉達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的辦公室。(資料照)圖片來源: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小巨人」獲北京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沐曦與燧原科技都被稱為「小巨人」,也就是在關鍵領域具有發展潛力而被中國政府看重的新創企業,有資格獲得國家支持。其中,總部位於上海的沐曦是由超微(AMD)前高層於2020年創立,在中國擁有多個研發及晶圓廠項目。今年5月,沐曦曾獲得一項由政府資助、開發國產高端AI訓練晶片計劃。

燧原科技則是在2018年成立,其支持者包含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去年籌資達27億美元。該公司將其研發的晶片出售給國有企業,並與多個地方政府進行專案合作。

中國國家隊能救火?

事實上,隨著美中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競爭加劇,中國積極提升晶片生產自給自足;在美國政府祭出的多重限制下,持續為半導體產業注入大量資金。上個月中國更宣佈設立第三期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方簡稱:大基金),為該產業提供3440億人民幣的融資。中國晶片產業也受益於地方政府基金和一系列補貼,包括稅收減免和低利率貸款。

去年9月路透社曾報導,中國將推出國家大基金第三期,重點目標是在當前制裁焦點的晶片製造設備領域中突圍。不過,《金融時報》當時曾指出,疫後復甦乏力,加上地方政府沉重的債務問題,都為籌資三期目標資金造成挑戰;對於大基金的反腐調查,也影響投資步伐和市場信心。

另外,「國家大基金」近年來運作模式屢屢遭受質疑。批評者稱,大基金作為政府向晶片產業發放資本的主要工具,雖然帶動上兆投資,但並未幫助國產晶片和設備製造技術取得突破。

路透5日的報導進一步指出,儘管中國大約有44家晶圓代工廠,但據2名消息人士說法,目前只有中芯國際(SMIC)有能力量產高度先進的GPU,且截至近期為止,中芯的產能都完全是為華為所保留的。

消息人士指,當前中國僅有中芯國際具備大量生產高端晶片的能力
消息人士指,當前中國僅有中芯國際具備大量生產高端晶片的能力圖片來源: Wang Jianfe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此前,華為在2020年因美國制裁,被迫斷絕了取得海外晶片的管道。美方主張華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但該公司否認相關指控。

4位知情人士中的3位表示,中芯國際今年同意將有限的產能分配給曾受美國直接制裁並被禁止在海外生產的中國AI晶片公司,其中一家是由北京支持的寒武紀科技(Cambricon)。消息人士稱,自2022年底以來,美國擔心該公司可能向中國軍方提供AI晶片技術而對其實施限制,讓寒武紀科技一直在苦苦掙扎中。

寒武紀科技去年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也表示「面臨產品供應壓力」。該公司未回應路透此次報導。

去年12月,英偉達公司執行長黃仁勳曾稱,除了華為以外,中國大約還有50家AI晶片新創公司在尋求與英偉達競爭。

有鑑於其中部分企業受到美國出口直接限制,無法尋找海外代工廠,中國境內的高階晶片產能問題也讓他們陷入更大的困境,且有可能進一步讓掌握中芯產能的華為受益。

(路透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