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資本主義的中國,社會主義的中國

2006年9月1日

姓資還是姓社——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沒有直接答案,只是說「只要能夠抓老鼠就是好貓」。中國社會矛盾是什麼?公民如何保證自己的權利?社會變革對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https://p.dw.com/p/927r
姓資還是姓社?圖片來源: AP

在中國大陸,考試升學也好,評職稱也好,出國辦護照也好,都要進行政治考試或審查。很多表格上再問完姓名性別之後,還有「政治面貌」一欄。在中國迅速融入國際大家庭之後,這樣的考核方式有些不合時宜。現在很少有人聽到「階級鬥爭」、「人民內部矛盾」等言論,但是中學政治課本還仍然有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強調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說明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而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則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本周四,中央黨校副校長王偉光在《學習時報》上撰文,用馬克思的思想闡述了如何化解當代中國人民內部矛盾。

按照馬克思理論,私有制下的生產社會化導致沒有生產資料的無產階級與佔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必須克服私有制。可是在當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保護私有財產被寫進了憲法,新的物權法草案要求私有財產與公有財產都應該受到同等的法律保護。如果真得按照共產主義的鼻祖馬克思的理論,社會主義中國在經歷了公有化之後又承認私有化,難道是在走歷史的倒退?中國異議知識分子劉曉波表示:

「中國現在的社會主義非常可笑。我認為,中國的社會制度是一種『獨裁資本主義』。它不同於西方式市場化的民主資本主義,也不是以前社會主義的平均主義,而是一種權貴私有化的資本主義,是一種傳統的帝制以及沒落的共產主義和最沒有人性的資本主義相結合的制度。中國現在是一種最壞的權貴資本主義。」

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經常挑選中間妥協路線。經濟上,在現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只有將產品私有化,才能夠實現自由價格形成,物品自由流通,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但是這樣做卻違背了追求全部公有化的「社會主義」宗旨。政治上,為了收復香港澳門,並且和平實現兩岸統一,黨的前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在一個國家內即奉行資本主義,又奉行社會主義的模式。劉曉波說:

「資本主義有一種完善的市場機制,它提供給人們的機會與中國相比相對平等。中國的兩極分化並不是源於法制化自由市場經濟競爭導致的後果,而是一種權力介入經濟,權力市場化的結果。在這一市場中,其主要作用的是特權階層手中掌握的行政權力,正是靠這種權利,他們靠每次改革經濟政策轉折的機會,創造自己的財富。」

也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能先富得就先富起來。當官的權貴致富的代價是無權階層的貧困化。這些佔中國社會大多數的人沒有完善的法律保護,只能夠通過行政手段進行上訪。上訪是一種行政手段,無異於讓當官的決定當官人自己的命運。劉曉波說,在1000件上訪的案件中可能只有兩件能夠得到受理。近來中國如火如荼的維權運動已經證明,民眾對這種社會制度越來越不滿意。馬克思對社會發展的構想,也就是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是行不通的。

「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的實踐,在西方在沒有制度化之前就已經失敗了。只有在蘇聯和中國作了大規模的試驗,現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中國從78年已經改變了做事的方式。這證明馬克思理論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實踐證明都是一個失敗。」

中國目前存在的社會主要矛盾與馬克思理論下的資本主義矛盾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中國很多農民在私有化的進程中被淘汰,此次中央黨校副校長再次提出構造和諧社會中的人民內部矛盾,這一論調本身就存在內部矛盾。中國人已經不再能夠被看成是一個無產階級的整體,就是因為私有化的存在。

「胡溫上台以來意識到了人民兩極分化、缺乏社會公正對共產黨統治的穩定帶來威脅。群體抗議事件的數量迅猛增長。中共在調解這種社會矛盾時不可能在政治上向前走,不可能通過政治改革給於民間權力訴求的渠道,通過法制的博弈維持中國社會長治久安。正因為共產黨沒有政治上的改革願望,所以他們才翻出了毛澤東時代劃分人民內部矛盾、敵我矛盾陳舊的理論,創造統治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