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誰動了牛奶價格?

Richard Fuchs2008年6月4日

德國正在上演一場奶價大戰:供應牛奶的農戶擔心持續壓低的奶價將會威脅到他們的生死存亡,因而在全國發起了停止供奶的示威活動。乳酪農場被迫關閉,Edika、Aldi等大型連鎖超市門前擠滿了由曳引車組成的抗議隊伍。類似的情況在鄰近的捷克、法國以及奧地利等國也有發生。什麼樣的牛奶定價才算公道?這個問題似乎更加複雜化了。

https://p.dw.com/p/EDd3
價格變了,味道也不同了圖片來源: AP

德國的奶農很難再為新鮮出產的牛奶感到高興,這主要是因為奶價越賣越賤。一名農戶憤憤不平地表示:"我實在很難理解,從威悉河裡過濾出來的礦泉水都要比牛奶值錢。"

按照他們的說法,一升鮮奶至少要賺43歐分才能維持德國奶農--尤其是小型農場的未來營運。理由是:能源和飼料都在漲價,他們必須要將價格風險計算在內。

根據基爾馬克思‧盧訥研究所(Max-Rubner)的統計,德國每升牛奶的市價約為60歐分左右,其中的27至34歐分歸不同地區的農戶所有。剩餘銷售額則由乳酪農場和食品連鎖店瓜分。

為了能夠多分一杯羹,大型超市和乳酪農場一直都在價格問題上互不相讓。其中的主力是少數幾個食品超市巨頭,以及大約100所乳業農莊。德國農業部長會議的負責人Roland Woeller希望能夠改變德國奶業的失衡現狀。他說:"大量的奶農要靠少數的幾個經銷商收購他們的產品。只有當農民協會聯合起來捍衛他們的經濟利益,這個問題才能得以消除。"

大約在一年前,奶農的狀況看上去還有所改善,牛奶的收購價格有所提升。鑑於歐洲奶粉在整個亞洲市場的火爆銷售,農產品經濟分支也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淘金氣氛。

BdT Kälber trinken Rohmilch
抗議奶價太低,農民寧可自產自銷圖片來源: AP

牛奶的走俏不僅僅因為紐西蘭、澳洲等传統奶製品產地受到乾旱的威脅,歐洲國家的牛奶產量也非常有限,原因在於:自1984年以來,歐盟國家一直受到牛奶生產配額的限制。也就說,每一位牛奶產商都只能定量供奶,過量生產便會受到處罰。這條明文規定是通貨膨脹時期的產物,當時,人們不得不將成桶的牛奶倒入大海,囤積的奶油也堆成了山。

限制產量的直接後果是價格上漲。這對農民是件好事,因為他們到手的利潤增多了。而歐洲的消費者保護組織則大鳴不平,甚至將訴狀交到了布魯塞爾的歐盟農業部長手中。今年四月,風向有了變化,歐盟放鬆牛奶配額限制,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有所改觀,而超市連鎖店也相應調低了鮮奶、乳酪以及奶油等奶製品的售價--引起了奶農的怨聲載道。

歐盟境內的第一輪抗議浪潮是在奧地利、法國以及比利時興起的。德國奶農也迅速跟進。這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奶業專家Pavel Vavra驚奇不已:"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偏偏是在奶價突破歷史紀錄的現在爆發了抗議事件。每一個都在問,怎麼才能使奶價重新走低,而農民們卻在抱怨價格不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