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大寫的尷尬——梅克爾的沉默

2020年7月11日

德國目前正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而德國總理梅克爾沒有對中國推出港區國安法提出任何尖銳的批評,她目前有其他的優先事項。德國之聲評論員Jens Thurau指出,這真是樁憾事。

https://p.dw.com/p/3fA9n
Belgien EU-Parlament Angela Merke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F. Seco

(德國之聲中文網)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光:2007年11月,梅克爾在總理府接見了達賴喇嘛。北京將這位西藏流亡精神領袖視為敵人,因此,這個舉動立即引發了中國當局的憤怒抗議。當時梅克爾的執政夥伴--和現在一樣,也是社民黨--表達了不滿。時任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現在的德國聯邦總統)擔心,梅克爾此舉會給德中關係帶來影響。梅克爾呢?她淡定地作出回應:"我有權決定接見什麼客人,在哪裡見面。"她還補充表示,希望所有執政聯盟的成員都對中國採取明確的立場,"否則中國對我們的尊重只會減少。" 這的確擊中要害。

"不同的社會政治理念"

今天,很多人又在等待梅克爾在中國問題上發出明確態度。然而這個禮拜,這位德國總理在布魯塞爾介紹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計劃,提到中國時僅僅寥寥數語帶過。梅克爾強調了貿易夥伴的重要性,但也提到"不同的社會政治理念,尤其是保護人權方面"。好吧,她這麼說也行吧。

Kommentatorenfoto Jens Thurau
本文作者、德國之聲評論員Jens Thurau圖片來源: DW

北京推行的港區國安法已經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生效,對反對派來說,這意味著終結。梅克爾在布魯塞爾對此隻字未提。

誠然,自2007年梅克爾無畏地對北京發出回應後,世事發生了新的變化:對這位德國總理來說,歐洲已經分崩離析。先是在金融領域,然後是難民危機中。梅克爾2017年再次出任總理,主要是因為她希望至少能收拾一下歐洲的殘局,這被視為一個公開的秘密。現在,執掌在歐盟輪值主席的六個月任期內,她想將此付諸於行動。

一個冷靜權衡的政客

她似乎制定了明確的優先事項:中國越來越強勢、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地緣政治行動,她接受。另外,狀況頻出川普也讓她無所適從。顯然,她幹脆放棄了與川普达成某種形式一致的嘗試。但在歐洲,在那裡的努力還是值得的。最重要的是,東部和東南歐的歐盟成員認為,北京不過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在他們眼中,人權並不起決定性作用。看起來,梅克爾似乎不想疏遠這些國家。

這位總理從來都是一個冷靜權衡的政客,而且,她的做法往往是對的。但恰是當她想給歐洲注入新的動力時,比如提議共同承擔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後果,就需要一些原則。如果不尊重人權和法治,新歐洲應該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如果要秉持這些原則,那麼,當北京在香港製造既成事實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保持沉默。香港民主派反復強調歐洲的反應是多麼重要,尤其是梅克爾的反應。 然而到目前為止,從梅克爾方向傳來的只是一片沉寂。這真是太尷尬了。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