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國際社會對達爾富爾危機負有責任

Jürgen Stryjak2007年3月23日

世界各地的政治家和外交官們紛紛試圖尋找解決達爾富爾危機的有效途徑:比如本周四,德國聯邦議院就達爾富爾危機展開討論,周五,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埃及訪問期間也談及此一話題。但到目前為止,有關各方均未能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德國之聲評論員Jürgen Stryjak認為,喀土穆政府和國際社會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https://p.dw.com/p/A8m3

蘇丹南部省份達爾富爾歷時4年的內戰造成20萬人死亡,大約2百萬人背井離鄉。衝突雙方是親蘇丹政府的民兵組織和當地反叛武裝,蘇丹危機省份達爾富爾發生的這場內戰何時結束目前尚難以預料。非盟部隊在這場衝突中顯得束手無策,聯合國和平部隊的進駐又遭到喀土穆政府的拒絕。

達爾富爾最大反叛武裝運動首領明尼-明納韋不久前指出,蘇丹政府缺乏和平誠意,對達爾富爾的悲劇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在達爾富爾危機省份有三大反叛武裝組織,明納韋領導的反叛武裝運動是其中之一,該組織於2006年5月與喀土穆政府簽署了和平協議。

明納韋在蘇丹政府內閣中獲得了一個領導職位,他希望能參與達爾富爾危機的解決進程。現在,明納韋表示,如果喀土穆政府有和平誠意的話,那麼就有望解決當地的危機。明納韋還表示,他很孤立,無論在喀土穆,還是在達爾富爾都沒有人聽取他的建議。在達爾富爾,戰友們都棄他而去。

又有一人認識到,與蘇丹總統巴希爾領導的政府達成的協議,如同其承諾一樣沒有任何可信度。每當達爾富爾成為世界媒體聚焦所在之時,蘇丹總統巴希爾便會向國際社會信誓旦旦,做出各種承諾。但之後,當人們暫時聚焦其他地區時,巴希爾便會一再拒絕兌現自己的承諾,繼續自己的獨裁統治。

近來,蘇丹總統巴希爾拒絕媒體、人權組織和聯合國組織進駐危機地區,瞭解勢態真相。他拒絕為這些人發放入境簽證,並於2月底禁止所有聯合國組織在達爾富爾工作-這道命令涉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對外界的封鎖更有利於巴希爾的統治。

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世界輿論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警醒。人們必須對以下問題尋找有效答案,那便是為什麼巴希爾政府可以為所欲為?國際社會必須為此做出答覆。達爾富爾危機清楚地表明,它處於怎樣的兩難境地。

軍事介入,即便是藍盔部隊的維和使命也因有關各方缺乏足夠的團結而難以付諸實施。蒙在謊言和雙重道德標準陰影之中的伊拉克戰爭有助於巴希爾兜售自己的論點,那便是,軍事介入達爾富爾和藍盔部隊的維和使命是對一個阿拉伯國家的主權侵犯。在該地區,幾乎所有人都相信,西方國家看重的不過是他們的自然資源以及對他們的馴化。

在外交層面,北京政府是巴希爾最忠誠的盟友。中國得以在蘇丹開辦煉油廠,所以袒護喀土穆政府。因為只要中國的石油供應得到保障,那麼中國在與西方的競爭中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那麼阿拉伯鄰國的獨裁者又有怎樣的考量呢?他們擔心,蘇丹有可能成為極端分子的第二個聚集地,近似於今天的伊拉克。如果沒有伊拉克戰爭和黎巴嫩的流血事件,他們也許更容易與西方一道對喀土穆政府施加壓力。但現在,他們則在內政上贊同反西方居民的觀點,任由巴希爾為所欲為。

達爾富爾居民為此付出的是血的代價。他們飽受殘忍的獨裁統治,也飽受國際社會行動乏力之苦,其中包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中期的戰略利益,虛偽以及各種詭計和藉口是阻止國際社會團結一致抵制喀土穆政府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