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可千萬別又是個外國人!」

Erkan Arikan
2019年8月1日

在法蘭克福火車總站發生的事件震驚了所有德國人。德國之聲評論員Erkan Arikan說,尤其受到震撼的是那些有著移民背景的人。

https://p.dw.com/p/3N8fg
Deutschland Attacke im Frankfurter Hauptbahnhof
7月29日,一名來自厄利垂亞的男子在法蘭克福火車站將一名婦女及其8歲兒子推下站台,造成8歲男童當場死亡。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epd/H. Lyd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是的,當我周一看到各通訊社發表的這條新聞快訊時,感到非常的震撼:"一名男子在一輛高速列車進站時將一位母親和孩子推下站台"。那一刻我眼含淚水,腦中閃現出1000個念頭。每次有這樣的消息傳來,我的第一反應便是:"可千萬別又是個外國人!"

作為一個父親,我的思緒圍繞著這位母親和男孩的親人,同時頭腦中也出現種種疑問:"一個人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是什麼驅使這個男人有了這樣的行為?"接下來我便看到幾家通訊社率先發出的消息,一名來自厄利垂亞的40歲男子作為涉案嫌疑人被逮捕。

作為移民,我必須譴責移民的任何不當行為

因此,接下來事態的發展一目瞭然:作案的動機越來越多地被忽略。相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被揭露無遺,就好似肇事者的國籍對他的品行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必須再次面對人們的固有觀念: "外國人"、"移民"、"他們都是危險的","所有人都可能是潛在的兇犯"。

Erkan Arikan Kommentarbild App
Erkan Arikan是德國之聲土耳其語組主任圖片來源: DW/B. Scheid

然後是這種條件反射繼續:作為昔日外籍勞工的後代和土耳其裔德國人,我不得不為自己辯護。社會對我的期待不僅僅是譴責每一個移民的不當行為,而且,幾乎任何一個來自厄利垂亞或其它非洲國家的人都會普遍受到懷疑。至於右翼民粹主義者如何利用這個問題來實現他們的政治目標,我都不想提。

我的奈及利亞鄰居從昨天起就不再乘坐公共汽車或地鐵。我問他為什麼現在開車去上班,回答是:先是周一回家途中遇到尷尬,難以忍受周圍人鄙視的目光、其它乘客的竊竊私語以及種族主義言論。因此,不自在的感覺很快就變成了恐懼。對我來說這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還是穆斯林!

不久前當我第一次從廣播中聽到在杜塞道夫莱茵游泳池發生的事情時,我的反應可想而知:"千萬不要是外國人!"緊接著就聽到新聞主持人報導說:"40名鬧事的年輕人大多來自北非"。頓時在我的腦海裡再次出現這樣的念頭:"而且還是穆斯林!"我又一次要進行自我辯護,又一次譴責40名青少年的粗暴行為,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與我有著同樣的宗教信仰。

我想明確表明--也許不是最後一次 - 我強烈譴責移民、穆斯林、基督徒、德國人以及任何人犯下的每一次暴行、每一次襲擊或者刑事犯罪行為。

但德國社會也必須認識到 - 我相信許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法蘭克福發生的可怕行為最終將被大多數人所遺忘。但是,許多有移民背景人和我自己在這種事情發生後所經歷的對外國人的仇恨和種族主義敵視,將繼續每時每刻陪伴著我們。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