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被提名為美國駐華大使  伯恩斯何許人也?

2021年8月21日

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國新駐華大使的身份尤受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佈提名後,人們不禁要問:伯恩斯是誰?他在中國議題上有哪些經驗?對華立場如何?

https://p.dw.com/p/3zJ1n
伯恩斯曾擔任負責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美國駐北約和希臘大使、國務院發言人,並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蘇聯和俄羅斯事務
伯恩斯曾擔任負責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美國駐北約和希臘大使、國務院發言人,並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蘇聯和俄羅斯事務圖片來源: imago/Kyodo New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拜登8月20日宣佈提名資深外交官伯恩斯(Nicholas Burns)為美國駐華大使,周三(10月20日)他在美國國會出席人事案聽證會。更早前,今年65歲的伯恩斯表示,期待重返公共服務,並稱任命獲確認後會展開工作,應對「美中之間的策略性競爭,以及兩國關係處於重要路口下所面對的其他困難和複雜挑戰」。

路透社分析認為,伯恩斯的提名表明在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之際,美國政府可能尋求讓這一角色發揮更核心的作用。

何許人也?

美國白宮在8月的相關聲明中介紹,伯恩斯大使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休職業外交官,目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Harvard University』s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擔任外交與國際關係實踐教授。

他也是阿斯彭戰略集團 (Aspen Strategy Group)、安全論壇的執行董事和科恩集團(Cohen Group)的高級顧問。在國務院任職期間,伯恩斯曾擔任負責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美國駐北約和希臘大使、國務院發言人,並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蘇聯和俄羅斯事務。

路透社還指出,提名伯恩斯標誌著美國駐華大使這一角色的轉變。過去10年,該職位一直由前政客擔任,而非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這一職位尚需獲得美國國會參議院的批准。

批准後,伯恩斯將在美中關係處於數十年來最低谷之際走馬上任。分別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中兩國在諸多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其中包括貿易、科技、新冠病毒溯源、台灣、南中國海和新疆等。

作為前總統歐巴馬政府的亞洲專家,喬治城大學的麥艾文(Evan Medeiros)向路透社分析道,美中兩國在意識形態加劇競爭下,定期高層對話遭遇瓶頸,這次伯恩斯的任命反映拜登正尋求與北京溝通的新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匹會幹活的馬,而不是一匹只能被展示的馬,」他接著表示,「我們希望我們的大使成為美中關係的關鍵一員,我們需要理解大國政治的人。」

曾多次被派駐到駐華大使館的前美國官員郭嘉明(James Green)也注意到美國駐華大使的角色轉變。他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指出:「美國駐華大使可以重新成為美國和中方官員之間的傳信人和傳聲筒。」他還認為,拜登政府將受惠於伯恩斯「深入瞭解外交官僚架構,亦可以清晰在美中之間傳達訊息」,他曾於1990年代中期擔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Nicholas Burns
伯恩斯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而過去10年,美國駐華大使這一職位一直都由前政客擔任圖片來源: imago/Kyodo News

「非中國政策專家」的「中國經驗」

自去年10月前總統川普任命的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離職後,美國駐華大使的職位一直空缺。 正如之前四任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也並不被認為是一位中國政策專家。 

白宮的聲明還特別提到伯恩斯在中國議題上的經歷:「在擔任國務次卿時,伯恩斯曾經與中國政府在阿富汗、聯合國對伊朗制裁、北韓制裁、美國的印太政策等領域一起工作過。在阿斯彭戰略集團工作期間,他曾組織過一場與中國政府的中央黨校的政策對話。他教授過當前的美中關係,並就這個話題撰寫過文章和發表過講話。」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稱自己在美國聽過伯恩斯的一次演講,他向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表示:「他(伯恩斯)在對華問題上的觀點相對而言是比較平衡和全面的。而且他說話非常得體,並不像彭斯、蓬佩奧等前政府外交安全團隊成員那樣生硬極端。儘管伯恩斯以前沒有擔任過專門處理中國事務的官職,但在國務院擔任副國務卿期間處理的眾多事務涉及中國,而且他在哈佛教書時許多主題聚焦中國,因此對中國是比較瞭解的。」

美聯社則將伯恩斯即將開展的工作稱作「可能是一項最困難的外交任務」,並指出,拜登反復稱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競爭對手和不斷增長的國家安全擔憂,並在上任後不久便宣佈將外交重心轉移至印太地區。

Fahnen von USA und China auf gebrochenem Glas, Handelskrieg
參議院批准後,伯恩斯將在美中關係處於數十年來最低谷之際走馬上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 Ohde

對華立場

今年1月,伯恩斯曾接受德國《商報》採訪,針對新疆人權問題、香港局勢以及匈牙利民主受到威脅等議題表示,美國應與德國、法國和歐盟合作,共同捍衛民主和人權。他也建議,美國、歐洲和日本應該共同聯手就中國的非法貿易行為與其進行對話,因為美日歐共佔全球一半以上的經濟體量,共同發聲便能有足夠份量,促使中國尊重國際貿易規則。

伯恩斯同時也指出,對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而言,與中國經濟脫鉤不是現實選項。「但我也確信,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正來到一個關鍵點。在經濟、軍事和價值觀上存在重大競爭。民主對上威權。中國激起了這種敵對競爭。」與此同時,伯恩斯認為有必要與北京在某些領域合作,例如氣候變遷及對抗新冠疫情。

一個月後,伯恩斯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訪問時表示,美中關係對美國「最重要和最具挑戰性」,他強調美國不能夠把二戰以來在印太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讓給中國,並且在智慧財產權及貿易上,要更加保護美國企業。 伯恩斯也認同拜登的說法,即美中之間除了有貿易、軍事上的競爭,也是民主與威權政權的對抗,所以他認同拜登的對華政策,認為美國應該和盟友緊密合作抗衡中國。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