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融冰的關鍵何在

一通2007年4月12日

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日本,被中國官方宣傳為所謂融冰之旅。但能否融冰,其中有許多因素。其中,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尤其是中國的反日情緒由來已久,傳統結下的仇恨不容易化解。溫家寶此行能否說服日本官方民間,展示中國的善意,自然困難重重。德國之聲中文廣播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AEmh
春風滿桌?圖片來源: AP

中國的民族主義一個靶子就是日本。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日本教科書問題,釣魚台島問題,日本重整軍備的問題,統統都是滋養如此民族主義的經久不衰的話題。在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看來,現在溫家寶出訪日本,起碼緩解這樣的反日民族主義,在中國一方說來,也還有著若干有利的因素。

鄭宇碩教授說:「過去幾年中日關係嚴重倒退,主要是因為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兩國政府都不能比較冷靜地處理兩國的問題。在中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目前胡溫的權力基礎已經鞏固了,所以他們也可以比較放手地處理外交問題;另外一方面,中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也基本穩定,加上中國的黨政機關對媒體有絕對的控制;所以他們覺得可以放鬆一點點,爭取中日關係的改善。」

但一種雙邊關係倒退容易,修復起來很難。特別是當今中國在走所謂大國崛起的道路,引起全世界的戰戰兢兢。和中國有宿怨的日本,當然就越發警惕。前不久,中國軍方宣佈有能力製造航空母艦;二炮用中程導彈擊毀氣象衛星;空軍司令政委撰文要求把空軍戰略從防守到攻守兼備,這一系列大國崛起的動作,雖然不能算作是民族主義情緒,但畢竟對中日關係造成實質性威脅。

鄭宇碩教授對此的評論是:「正因為有這些問題,就更要改善中日關係。不然,雙邊關係倒退,你就把日本趕到美國的懷抱中去了。過去,從中美修好之後,中國對日本的基本國策是:爭取把日本變成一個中立的國家,避免日本參加美國制衡中國。這其實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日本其實早已在1996年就加入到美國太平洋集體防衛體系中來,前不久,日本與澳洲又续約,形成軍事聯盟。當此之時,中國的民族主義又多了一個膨脹的理由,那就是日本亡我之心不死的話語。

但鄭宇碩教授認為:「對待中國的民族主義,還是要區別民間和官方的:「現在中國強大起來了,大家都應該擁護這個政府了。這是官方的民族主義。但是你搞你的官方的民族主義,在民間也有民間的民族主義。就是說現在你這個政府對日本太過軟弱了,釣魚台島問題上,你應該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了。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民間的民族主義,有相當的危險。今天民間可以到日本大使館,美國大使館前面去示威,明天他這種示威很可能就轉化成為反對中國政府,中國領導層貪污腐敗的示威。」

聯繫中國民間和官方民族主義的許多紐帶中,中國的軍隊,軍隊的發展和姿態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要恩威並施,經濟的好處算是威,軍方的實力就要算是威了。文官政府的首腦溫家寶也不能小看了中國軍隊的作用:「中國的軍隊也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強大的利益集團。這個利益集團是比較容易爭取的,比如軍費的增加,比如要求增加先進的武器。軍隊有他的宣傳機器。我們跑到中國去,跟中國的朋友,中國的學者討論問題,他們常常有一種非常不科學的民族主義情緒。你跟他討論中美關係,他會告訴你中國有許多秘密武器,可以跟美國打一仗。這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緒。」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