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菲舍爾訪問斯里蘭卡災區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11日

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於周一晚間抵達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今天他將和斯里蘭卡總統庫馬拉通加舉行會談。這是德國外長對亞洲海嘯受災國家訪問的最後一站。此前,菲舍爾在和印尼總統蘇西洛會晤時,呼籲國際社會對亞洲災區進行長期的救助。

https://p.dw.com/p/66gr
菲舍爾在災區第一線圖片來源: dpa

很多在東南亞國家救災的組織有一個很大的顧慮。雖然目前國際社會救助的熱情高漲,食品和藥品成噸地送往災區,保障了災民生活的必需,但是幾周或幾個月後的情況又會是怎麼樣呢?那時,東南亞海嘯再也不會出現在報紙的頭條。一位救援組織的工作人員稱,只要海嘯災難持續被登在報紙的頭條上,這裡的工作就一切OK,但是如果媒體對海嘯災難失去了興趣,問題就會出現。這位工作人員估計,救災工作將至少持續六到九個月,甚至一年或更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外長菲舍爾出訪東南亞。他一方面承諾,幫助受災國重建衞生和教育系統,支持建立海嘯預警系統,拖延債務償還期限,另一方面也強調了長期救助的必要性。他說:「這些救援措施不應是短暫的,或者是口頭承諾,而是要被切實地貫徹。能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這是我們努力承擔的責任。」

災區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是在印尼亞齊地區持續不斷的鬥爭。據報導,那裡還偶爾出現政府軍和鬧獨立的反叛軍之間的槍戰。德國聯邦軍在亞齊省建立起了一個戰地醫院,那裡還有很多聯合國組織的工作人員。這名聯合國工作人員並不擔心那裡的安全狀況:「我並不擔心我們會成為叛軍攻擊的目標。」

他說,他從其他同事那裡獲悉,所謂的槍戰只是一個人在毫無目的地開槍。他還同時觀察到,印度尼西亞軍方已經越來越少地參與糧食分發的工作,而是更多地承擔起了保障安全的任務。軍人經常持槍站在城區主幹道的兩邊。德國外長在雅加達表示:「我認為,印尼總統蘇西洛意識到在該地區保障和平的重要性。他表示願意為此目標而努力。我們也將採取一切可能為創造和平的氛圍而努力。德國在印尼不是政治力量,而是在實施人道主義援助。這一點人們不該忘記。」

周二,菲舍爾外長將訪問斯里蘭卡的災區,並出席一個紀念遇難者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