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莫言是敘述者,非批評家「

2012年10月13日

在諾貝爾委員會宣佈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後, 作家、漢學家史諦曼接受德意志電台採訪, 談論中國國內對莫言獲獎的反應,以及莫言究竟是忠於政府還是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作家。

https://p.dw.com/p/16PNC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家莫言是首位來自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著名的成功作家,他的許多著作被翻譯成德語,《紅高粱家族》一書甚至被改編為電影。但外界對其批評不斷,認為莫言並未與中國體制保持適當距離。對於莫言獲獎一事,無論是在中國或德國都出現認同贊賞以及挖苦嘲諷的聲浪。網路上更有批評者認為,奧斯陸諾貝爾委員會將文學領域中的最高獎項授予一個與忠於共產黨政府的作家,是對人類的一次痛擊。

對此,德意志電台訪問漢學家兼作家史諦曼(Tilman Spengler)針對中國國內對於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反應,以及莫言究竟是忠於政府或是勇於批判社會的作家做出了討論。

回顧2009年,中國是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莫言也隨著官方代表團赴德國,當時書展上的一場騷動便曾引起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在一場書展的文學研討會上,當兩名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作家戴晴和貝嶺準備發言時,莫言和中國官方代表團成員紛紛起身離席,異議人士因此對莫言的行為做出嚴厲抨擊。

Dai Qing und Bei Ling
戴晴和貝嶺出席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史諦曼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時說道:"那是相當不愉快的兩天。當時共有兩場研討會,人麼稍微有一種感覺,好像中國作家協會的成員-包括莫言-的身後站著的幾名高層黨代表,正拿著炙熱的長柄叉在驅使他們前進。第二天的會議情況稍有好轉,人們開始談論文學。而我們可以更廣泛的談論如何處理與在中國的人權故事有關的主題。莫言當時曾試圖在中國作家協會…….還有那些……不屬於作家協會的人們之間扮演調解的角色。後來的情形如何我並不清楚,但當天晚上中國作家協會受邀出席活動時,氣氛變得……相對的有趣和輕鬆。"

沉默的作家?

莫言本人被認為是沉默、安靜而且孤僻的作家,而瑞士出版商萊特斯(Lucien Leitess)曾形容,莫言是個謙虛、不浮誇的人,而且與政治議題保持適當距離。但史諦曼的觀點卻有所不同。他表示,莫言並非真正沉默之人,他喜歡講述農村故事以及周遭的逸聞,雖然鮮少觸及尖銳敏感的政治議題,但也不盡然如此。

"他的一些作品也曾經面臨審查,其中部分已經出版,部分還未發表。他在這些作品中觸及了共產黨不喜歡的敏感議題,如一胎化政策。這是客氣的說法,事實上,小說的內容是關於強制墮胎。莫言選了一個果決的角度,因為他本身來自山東的農村,這對他而言當然是一個重要議題。"

莫言在2009年出版的作品《蛙》中描繪了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一名鄉村醫生掙紮在對政策的服從以及生命的價值之間。史諦曼引述美國文學學者和翻譯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稱,莫言就像在一條極為狹窄的繩索上跳舞。他認為,批評莫言忠於中國政府的說法有待商榷,而且並不公平:

"外界似乎有點忽略,這個人是一名作家。他主要從事的是寫作,他的作品代表或盤踞了中國近代文學的一部分,這點很重要。稱這是國家的宣傳手段,完全是荒謬的說法。"

Mo Yan Literaturnobelpreis 2012 ARCHIVBILD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發各界熱議圖片來源: John Macdougall/AFP/Getty Images

社會批評家或訓練有素的猴子?

在被問到是否將莫言視為社會批評家時,史諦曼表示:"我只能說,他是一名小說家,對於社會某個領域所發生的事情觀察細膩。他不是那種登高疾呼反對共產黨的人,我們也沒有聽過他談論另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在六四事件、中共鎮壓在北京天安門的學生和工人運動後,他也不是站在異議人士的行列中。這些都是事實。但是如果硬要將他形容成一隻被作為國家宣傳之用、訓練有素的猴子,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諾貝爾委員會評論莫言的小說成功融合"民間故事"與"魔幻現實主義"。部分受眾認為,這可能是莫言規避審查制度的做法。對此,史諦曼認為,從政治角度看,確實是如此。但同樣身為作家的史諦曼也表示,自己也並不希望終身將尖銳、苦澀的社會批判融入文學作品中。

來源:德意志電台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