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自由貿易 中國到底支不支持?

文山
2018年10月15日

去年1月,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其支持國際自由貿易的言論音猶在耳。但是如今,中國面臨著貿易戰、資金外流的巨大壓力。中國到底還是不是自由貿易的捍衛者?中國所理解的自由貿易,是否和西方的理解有所不同?

https://p.dw.com/p/36aLx
Handel Europa und China  Hamburg Containerschiff
一艘停泊在漢堡的中國貨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Marks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科隆經濟研究所(IW)的學者魯舍(Christian Rusche)看來,雖然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如今的中國政府依然是全球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因為"這顯然有利於中國經濟"。不過,魯舍也對德國之聲表示,北京方面在推行自由貿易時,同時也在搞一些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他們不想一下子讓貿易完全自由。就像19世紀的德國一樣,先將本國的產業保護起來,讓其發展出足夠的競爭力之後再逐步開放市場。"這位多年研究對華貿易問題的德國經濟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對於發展本國產業、開放市場有著明確的先後之分。"我相信,要是中國經濟取得足夠的進展、其產業競爭力達到足夠的高度,中國政府會逐步放開各領域的市場。也許,國際壓力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

Charles Dallara
美國金融專家達拉雷圖片來源: Bertelsmann Stiftung

就在上周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中國的外貿政策引起了許多重量級人物的討論。曾任國際金融協會(IIF)主席的美國銀行家達拉雷(Charles Dallara)在會上說:"西方現在廣泛認為,中國從某種程度上獲益於現有的國際貿易體系。這讓我想起了80年代西方對待日本的姿態。"值得一提的是,時任美國財政部高官的達拉雷,是《廣場協議》的重要推動者。該協議迫使日元迅猛升值,深刻地影響了日本經濟此後幾十年的走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委婉地表示,既有國際貿易規則需要針對中國進行一些改變。她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是其言論和川普的訴求頗有幾分相似:"這意味著要考慮到政府補貼對市場的扭曲效應,還要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並採取措施確保有效的競爭,從而避免市場支配地位被濫用。"

Indonesien Jahrestagung von IWF und Weltbank Christine Lagarde
IMF總裁拉加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F. Lisnawati

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專員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也在年會上強調,世界各國都必須要著手應對中國的過剩產能(輸出)之問題。而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則對美國的盟友喊話:"川普的貿易政策初看起來很像是保護主義,但是現在各盟友都已經明白,川普其實想要的是'更為自由、公正、對等的貿易'。"姆努欽還強調,美國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拉攏盟國,並不是要向中國施壓,而是"幾個理念相近的人都在對華議題上有著非常相似的關注點。"

Dr. Christian Rusche 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德國經濟學家魯舍圖片來源: Sven Hufnagel

全球化沒有單純的輸家

德國經濟學家魯舍認為,中國的形象從"自由貿易捍衛者"迅速轉變為"自由貿易單方受益者",其中的兩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製造2025規劃"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北京方面力推的這兩大政策,在國內導致了巨大的產能過剩,在國外則導致技術轉移,大量的政府補貼還扭曲了市場關係。

魯舍還指出,雖然全球化能夠總體上提升各國的經濟,但是各方的獲益程度必然存在不平均的問題。"相對而言,中國的大多數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他們有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更富足的生活,而美國'鏽帶'地區的產業,則是典型的全球化失意者。許多工廠要麼倒閉,要麼將生產線全面轉移到中國。但是,並不是說這些美國工人就是純粹的輸家,中國製造降低了消費價格,多少補償了這些美國工人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