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背景分析:菲舍爾訪問以色列

2003年4月7日

菲舍爾是以色列新政府上台後第一位到訪的歐洲高層政治家,因此,耶路撒冷方面熱情款待應當不在話下。耶路撒冷已經意識到,同歐洲的關係必須盡快得到改善。新外交部長沙洛姆上周上任伊始就宣佈,他將把改善同歐盟的關係作為首要任務。

https://p.dw.com/p/3T5j
菲舍爾同以色列外長沙洛姆會晤圖片來源: AP

儘管如此,菲舍爾本次對耶路撒冷及拉姆安拉的訪問仍將面臨諸多難題。德國政府反對對伊動武的立場引起了以方的不滿。以色列政府以及大多數民眾都認為,通過本次戰爭將曾經對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的不共戴天之敵薩達姆侯賽因趕下台,對以色列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一些人指責德國之所以反對美國對伊動武,完全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耶路撒冷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克雷菲爾德則對此表示難以理解。他對德國歷史非常有研究。從1750年到1945年,德國是一個強大的、危險的黷武主義國家。而從1945年開始,黷武主義在德語裡變成了非常貶義的詞匯。作為猶太人、以色列人的克雷菲爾德認為這是非常偉大的。


中東問題的核心在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

除了伊拉克戰爭之外,菲舍爾在耶路撒冷及拉姆安拉的一系列會談中也將涉及以巴之間當前的緊張局勢。目前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東和平進程近期內會重新步入正軌。雙方都在觀望之中,希望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再尋求對策。耶路撒冷方面希望,對伊軍事行動結束後,巴勒斯坦爭端也可以得到解決。因為這樣一來,恐怖主義只能用暴力手段來對付的以方立場,將會得到廣泛的認同。以方有關巴勒斯坦自治當局應當進行民主化改革的要求,也將贏得更多的理解。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歷史研究所的阿拉伯裔以色列歷史學家馬納則認為,要求巴勒斯坦進行民主改革現在為時尚早。他認為,中東問題的核心在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

「同所有的佔領者和殖民統治者一樣,以色列方面不願面對存在的問題,不願結束佔領,不願中止移民政策,更不肯賦予巴勒斯坦人獨立建國的權利。而是對巴勒斯坦人進行剝削和壓迫。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而只要政府還不肯返回談判桌,其中一些要求就根本無法得到滿足。他們要求巴勒斯坦建立有序的政府,修訂憲法,而以色列自己還沒有憲法。也就是說,他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為他們希望,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這樣一來,佔領及壓迫等真正的問題就不會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這位歷史學家還堅信,無論是耶路撒冷方面,還是華盛頓方面,都不希望歐洲人介入中東問題。

以色列政府已經明確表示,他們不願意接受一份歐洲人也曾參與其中的中東和平計劃。這份和平計劃是由美國、俄羅斯、歐盟及聯合國共同組成的中東問題四方聯絡小組共同起草的。以方表示,他們已通報華盛頓方面,期望對這份計劃進行了一系列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