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的新石油熱與美中對抗風險

2013年2月15日

如果國際石油界預測不誤,美國有望在2020年前上升為全球第一油氣生產大國,並由此導致全球地緣政治發生巨變。《新蘇黎世報》撰文指出,中國將成為這一巨變進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https://p.dw.com/p/17ezL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一派意見認為,鑑於數年後就能實現能源自給,美國將全然放棄「世界警察」角色,尤其是將大大減少在中東和海灣這個傳統的石油產地的軍事、外交和軍事存在。《新蘇黎世報》的文章則認為,在地緣政治上,中東地區仍將對美國具有中心意義,其原因就在中國;而美中兩國當局均應注意防止特殊利益人士和集團人為加劇美中雙邊衝突的風險:

「儘管美國據稱將實現能源自給,儘管該國轉向亞洲,對這個世界一強而言,中東將繼續擁有中心意義。之所以是這樣,一大原因就是,中國在該地區追求其能源和經濟利益,例如,通過與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建立紐帶關係。而且,在美國的戰略家眼裡,中國構成的潛在威脅至少不下於伊朗。

Trans-Alaska pipeline
圖片來源: AP

「如今,歐佩克成員國也已不再將美國和亞洲國家的石油美元重新投資於美國,而是投往中國。而作為美國迅速膨脹的國債主要供款者的北京當局逐步脫離『美元陷阱』,通過在其它地方的投資而實現貨幣儲備多樣化,對美國來說,情況便更為不妙。

「當然,美中在經濟和貿易領域相互依賴,一方的虛弱無可避免地會給另一方帶來無窮麻煩。能夠超越安全政策的狹窄意義看問題的專家們希望,若能理解這一現象,便有助於減少華盛頓同北京之間的已初露端倪的軍事對抗態勢。

「然而,只要看一看中國持續、大規模增加的軍事開支和在太平洋地區的強勢姿態,人們就有理由擔心,中國國內有一批強硬派人士,這些人未來將發出更嚴厲的聲音。而在華盛頓,特殊利益集團也只能通過對『黃禍』的強調而阻止擬議中的軍事預算削減。因此,存在著這樣的危險,那就是:雙方都因感受到以某種特殊利益為動機的威脅而弄假成真。而這一『大游戲』也會在中東地區發生,這也就是美國不會從該地區很快撤離的原因。」

China USA Symbolbild Flaggen in Peking
圖片來源: dapd

歐美自貿區PK中國式資本主義

隨著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在國情咨文中正式提出建議、歐盟領導人予以熱烈回應,同樣將導致全球地緣政治變化的跨大西洋自由貿易談判即將登場。周五(2月15日)一期《柏林日報》在政治版上刊登一篇文章,關注美歐自由貿易協定背後的中國影子:

「歐美自由貿易區難道要成為針對中國這個世界市場上的最大競爭對手的防禦聯盟?這不符合德國這樣的出口大國的利益。德國也希望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市場出售自己的商品。在21世紀的全球化世界,不能設置壁壘。

Occupy Hong Kong
圖片來源: REUTERS

「對價值的捍衛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具體的行動並非總能遵循價值原則,但在宗旨上,舊有的北約始終予以堅持的這些價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權。所涉及的也是這麼一個問題,即:哪一種價值體系將主導未來數十年的世界經濟。是那個以共產主義口號加以掩飾的、無視人的尊嚴和大自然的扭曲的中國特色速成資本主義,還是人們在俄羅斯和其他亞洲和阿拉伯國家看到的那種套著民主光環、但實際上是集權操控的掠奪式資本主義?美國和歐洲不僅在政治上,而且也通過聯合起來的強大經濟展示出民主社會的力量,這是一件好事」。

摘編:凝煉

責編:雨涵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