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網路去美國化」和「糖醋馬鈴薯」

王凡2015年1月15日

《法蘭克福匯報》周四關注了中、俄等國力求訊息技術獨立自主,以及這一趨勢所傳遞的訊息;《南德意志報》則探討了中國政府宣傳馬鈴薯作為主食背後的政治考量。

https://p.dw.com/p/1ELEN
Symbolbild NSA Spähaffäre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關中國對谷歌Gmail進行進一步限制的報導本不應讓我們感到驚訝",《法蘭克福匯報》1月15日文藝小品欄的一篇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畢竟谷歌服務在中國受限並非新聞。文章說,如今中國網路用戶或者使用更高端的翻牆工具,或者乾脆省掉麻煩換用中國公司的郵件服務--"而這正是中國政府的用意"。

"像這些對Gmail服務長期、短期的干擾屬於中國早就可以觀察到的用意,努力保護其技術獨立自主、減少其公民對美國服務依賴性的一部分。"

文章隨後寫道,這涉及到不僅僅是中方。俄羅斯政府也有同樣的目標。

"由於俄羅斯和中國在言論和集會自由方面並非無可指摘,兩國追求訊息獨立自主的努力很容易被看作是對審查和管控的進一步加強。即便是更為溫和的巴西政府也曾考慮強迫美國公司將用戶數據儲存在本地伺服器上(但最終放棄了該計劃),很多人因此批評巴西大幅偏離了目標。"

然而俄羅斯、中國、巴西其實只是對美國極具進攻性的戰略做出了回應,文章說。像通常一樣,美國對於自己的(進攻性戰略)作為並不自知,並表示真的存在一個中立的、世界性的網路,任何企圖從中抽離的行為都會導致其"巴爾乾化"(意為"分裂為有各懷利益心機的群體")。"但是對於很多國家而言,這根本不是巴爾乾化,這些國家將其看作是一種『去美國化』。"

Global Ideas Kartoffel
圖片來源: DW/K. Losch

為何中國政府大力宣傳以馬鈴薯為主食?

"馬鈴薯有利緩解眼袋,但是不利於消化?"《南德意志報》1月15日的一篇文章關注了中國政府提倡居民將馬鈴薯作為主食背後的政治考量。

文章寫道,馬鈴薯在中國並非主食,而是蔬菜。這一點現在應得到改變。數天以來,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提倡將馬鈴薯作為主食--這種宣傳並非第一次。

"這是個宏偉的目標:中國人應該成為馬鈴薯食用者,馬鈴薯應該成為中國民眾的主食。無論這一步從美食角度上是提升還是退化,它至少都是一個小的文化革命。按照政府的一個計劃實施方案,中國馬鈴薯種植應該從目前的530萬公頃翻番,同時每公頃的收成也應該翻番達到30噸。"

北京這樣做有其原因,文章說。中國須憑借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積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而中國的人口還在繼續增長。據估測,中國2030年的人口將達到15億,這意味著每年要額外生產1億噸的糧食。與此同時,中國迅速的城市化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另外,中國目前已經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種植水稻和小麥需要的水比種植馬鈴薯多得多,同時每公頃馬鈴薯的熱量則要比水稻和小麥要高。

文章寫道,央視本周飲食節目推出的不是"宮保雞丁"而是"宮保馬鈴薯",《北京晨報》本周三發表題為"馬鈴薯:作為主食,我很稱職!"的文章,《成都晚報》也報導了吃馬鈴薯預防高血壓、甚至消除眼袋等諸多好處。

不過馬鈴薯真的能成為中國人的主食嗎?"儘管政府將馬鈴薯定性為主食,……很多人對此仍持懷疑態度,令人驚訝的是這其中也包括馬鈴薯農自己。"

[本文內容摘編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