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納粹掠奪藝術品尋蹤

2014年2月1日

「藝術品偵探」仍在世界各地搜尋納粹掠奪藝術品的蹤跡。德國的古爾利特事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尋找的過程卻漫長而艱難。

https://p.dw.com/p/1Az6T
Symbolbild Nazi-Raubkunst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藝術品商人希爾德布朗特‧古爾利特(Hildebrand Gurlitt)的私人藏品偶然被發現後,研究藝術品出處的專家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忽然之間,有關納粹掠奪藝術品的所有問題都需要他們來回答。這一行業的專家如今在科隆召開會議,研討專業問題。

古爾利特之子:公正合理的解決方案

專家圖桑(Clemens Toussaint)認為,德國戰後錯失釐清藝術品歸屬的良機。古爾利特絕非單一事件。他說,未來,如果博物館、研究者、藝術品交易商和私人收藏家共同努力,所有的藝術品來源都將水落石出。

但藝術品鑑賞師漢培爾(Frithjof Hampel)懷疑這是否行得通。"有些機構和個人態度開放,有些不那麼開放。"此外,在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像古爾利特這樣的私人持有者是否有義務歸還納粹掠奪藝術品。

gurlitt kunstfund münchen schwabing NS christoph paar entschädigung rückgabe
古爾利特藏品之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據古爾利特之子柯尼留斯‧古爾利特(Cornelius Gurlitt)的律師表示,其當事人同意根據《華盛頓原則》尋求公平與適當的解決方案。由13人組成的調查小組認為,古爾利特有458件藏品可能為納粹掠奪藝術品。

記者、專家柯爾德霍夫(Stefan Koldehoff)建議,成立全德範圍內的納粹掠奪藝術品補償基金會。圖桑則認為,應當依靠德國人的自願自覺,"畢竟我們都是犯下罪行之人的子孫後代"。

荷蘭高德斯提克案例

在此可借鑑荷蘭的經驗。猶太人藝術商高德斯提克(Jacques Goudstikker)藏品歸還事件曾在荷蘭引起廣泛的關注,被認為是最具戲劇性的納粹藝術品歸還案例之一。藝術品出處研究者圖桑是重要的參與者之一。他受高德斯提克後人的委託,在世界各地找到被納粹掠奪的藏品下落。

Stefan Koldehoff Journalist
記者、專家柯爾德霍夫圖片來源: imago/Müller-Stauffenberg

1940年5月,德軍入侵荷蘭,高德斯提克攜妻兒乘坐最後一艘船逃往美國。此前,他在一本黑色的小冊子上詳細列出全部1113件藝術品的清單,這對後來的追蹤調查成為珍貴的線索。

在高德斯提克的案例中,部分藏品直到半個世紀以後的2006年才歸還其後人。戰後,盟軍曾將約300件高德斯提克藏品交給荷蘭政府,委託歸還合法主人。專家科勒說:"很長時間裡,荷蘭政府拒絕承認納粹時期出售這些藝術品屬於強製出售。"

約500件高德斯提克藏品迄今下落不明。科勒估計,這些藝術品可能在德國的一些客廳裡或者閣樓裡。因為納粹元帥戈林(Hermann Göring)曾將高德斯提克部分藏品歸為己有並於1940年代通過德國藝術商渠道出售。科勒說,一些買主在戰爭末期收購這些藝術品以便讓金錢保值。

不過,圖桑並不願意透露仍在尋找中的500幅作品的詳情。"否則這些作品會被藏在地下室,被撕去背面的標籤,永遠銷毀證據。"

Notizbuch des Kunsthändlers Jacques Goudstikker
高德斯提克的小冊子圖片來源: Marcel Antonisse/AFP/Getty Images

施泰恩案例

猶太人藝術收藏家施泰恩(Max Stern)藏品歸還則有不同的故事。比如,藏品之一、溫特哈特爾(Franz Xaver Winterhalter)的"薩賓山區的女孩"2005年出現在美國藝術市場上,並得以歸還施泰恩後人。按照美國法律,施泰恩的藏品屬於被盜,不像在德國10年後可以"善意購買"。

古爾利特藏品的出處調查才剛剛開始。由德國政府組建的調查組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尋找一件藝術作品的歷史蹤跡並非易事。由於沒有有約束力的關於納粹掠奪藝術品的規定,目前只能呼籲各方承擔起共同的責任

Hitler und Göring im Haus der Deutschen Kunst 1937
希特勒與戈林(1937)圖片來源: Bundesarchiv, Bild 183-C10110/CC-BY-SA

作者:Annika Zeitler 編譯:苗子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