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拜會北京-萊茵河畔要造中國中心唐人街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8月31日

即使身在德國,許多人也不知道:科隆和北京是友好城市。現在,傳統分工的「日本城」杜塞道夫也在搶中國了,「中國城」科隆大有危機感。於是,科隆市長率團前往北京,與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中國企業界展開了新一輪的合作磋商。

https://p.dw.com/p/77Q4
科隆甜食展:把心含在嘴裡圖片來源: AP

早在90年代初,就聽說科隆和北京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全德國工商界倒是都知道:德國各地的工商會(IHK)有「國際分工」,比如杜塞道夫的重點是日本,科隆的重點是中國。可是,科隆跟中國的關係以及跟北京市的關係,並沒有怎麼轟轟烈烈。倒是漢堡,始終以中資企業最願意去投資建點而聞名,與其姐妹城上海的關係被雙方炒得很熱。法蘭克福人口比百萬都市科隆少了四分之一,但中資企業也多了很多。

尤其是距離科隆北面僅40公里的北威州首府杜塞道夫,這個科隆的「死對頭」,不僅保持了日本海外第2大「國民聚居地」(據稱僅次於秘魯)和日本企業雲集之地(400多日本企業)的地位,近年來也在大搶科隆的「中國飯碗」。這個「日本城」不僅中資企業數量不比科隆少,而且最近還轟轟隆隆地開出什麼「中國中心」,河對面偏北的另一個中國商貿中心正在建設,河對面偏南的溫州服裝城Haus Milano熙來攘往。

而科隆,它那麼早就看好了中國,那麼早就與北京攜手,方向顯然沒錯,但風頭沒出足。今天的中國,跟15年前相比,重要性又翻了幾個觔斗,商界政界,言必談中國,人們已經不再討論中國是否會崛起,而在討論,是西方的淪落導致中國崛起還是中國崛起導致西方淪落。科隆這個本來想成為的「中國城」真的急了眼了。

科隆市長福瑞茲.施拉瑪率領著一個40人的經濟代表團,昨天(8月29日)上午趕到了北京。洗了一把臉,施拉瑪就與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握上了手。

施市長迫不及待地介紹道:「科隆現在已經有60個中國企業落了戶。我們要在兩年內翻一番。」憑什麼翻一番呢?你杜塞道夫不是搞了一個中國中心嗎?我科隆不僅要搞一個中國中心,而且還要搞一條商業街,也就是說:唐人街。這個中心要搞得大大的,除了許多辦公室外,還要有賓館,搞個中國商人們的落腳大樓。用市長的話說:「它要成為中國企業家和遊客走向德國各地和其它歐洲國家的起步處。」

禮尚往來,劉書記也回敬了一個希望,一個雄心,他說,他參觀過科隆甜食展,科隆甜食展也完全可以拿到北京來搞。他建議促進北京和科隆在博覽展覽會方面的合作,他相信,北京和科隆博覽會合作,完全可以跟上海和漢諾威博覽會的合作一較高下,戰而勝之(Paroli bieten)。「科隆導報」是這樣報導的。「北京日報」的報導卻很外交:「劉淇說,…… 北京和上海都是中國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城市,兩個城市有不同的特點。希望北京與科隆兩市在發展以會展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使兩市實現互補與雙贏。」

科隆博覽會總裁約亨.維特立即著手與北京談判共同的行動。科隆旅遊業負責人約瑟夫.索默爾也來了一番「志在千里」:「我們的戰略目標是開通科隆北京之間的直飛航線。」這意味著什麼呢?科隆/波昂機場是個小機場,但近年來發展很快,靠的是廉價航班。如果科隆/波昂機場真跟北京接通直航,也許就意味著將會出現一條十分便宜的航線。

在劉、施會晤前,代表團已經訪問了科隆的長期貿易夥伴-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技的歐洲公司/德國公司德瑪斯在科隆已經落戶20來年。可謂科隆最忠實的夥伴了(當然,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技術設備進出口總公司等在科隆也已經待了差不多長的時間了)。

現如今,科隆的「死對頭」杜塞道夫也已經有了中國夥伴了:重慶市。緊貼在杜塞道夫北面的杜伊斯堡早就把武漢市納入「麾下」,而科隆和杜塞道夫三角形夾著的西南70公里處的亞琛市也早有了寧波市,再加上,北威州早早地與中國江蘇、遼寧和四川建立了聯盟,德國北威州的中國合作版圖已經相當的有規模。

然而,關鍵是,哪個地區間的合作能夠真刀真槍地干起來,見著成果。這不光是杜塞道夫和科隆著急,也必然是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寧波的首長們關心的。

科隆當然也並不是只著眼於北京。再洗把臉,代表團就要南下了,方向正是上海,然後還有香港。(平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